南京大学计算机网络教程021节.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双绞线 电话业务 同轴电缆 AM 无线电 FM 无线电和 TV 地面微波接力 光纤 卫星 102 Hz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无线电 红外线 紫外线 可见光 微波 几种媒体的传输频带 2.3.1 导向传输媒体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缆 一.双绞线 内导体芯线 绝缘 内屏蔽 外屏蔽 外套 --螺旋绞合的双导线,?≈1mm --每根4对、25对、1800对 --典型连接距离100m(LAN) --RJ45插座、插头 --优缺点: 成本低 组装密度高、节省空间 安装容易(综合布线系统) 平衡传输(高速率) 抗干扰性一般 连接距离短 屏蔽双绞线 (STP) 非屏蔽双绞线 (UTP) 以铝箔屏蔽以减少 干扰和串音 双绞线外无任何屏蔽层 常用的双绞线为3类(16Mbit/s) 和5类(155Mbit/s)两种 双绞线接法介绍 平常接法:双绞线两端的RJ-45头按下列颜色顺序接铜导线: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两台计算机互联的双绞线接法:一端按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的顺序接,另一端按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顺序接,即第1条与第3条跳线,第2条与第6条跳线。 二.同轴电缆 基带:一条电缆只用于一个信道,50?,用于数字传输; 宽带:一条电缆同时传输不同频率的多路模拟信号,75?,用于模拟传输,300—450MHz,100km,需要放大器。 铜芯 绝缘层 外导体屏蔽层 保护套 细同轴 D=1.02cm,10Mbit/s 每段185m、4中继、5段(925m) 优缺点: 价格低 安装方便(T型连接器、BNC接头、Terminator) 抗干扰能力较强 可靠性差 粗同轴 D=2.54cm,10Mbit/s 每段500m、4中继、5段(2500m) 优缺点: 价格稍高 安装方便(收发器、收发器电缆、Terminator) 抗干扰能力强 连接距离中等 可靠性好 三.光缆 依靠光波承载信息 高传送速率,通信容量大 传输损耗小,适合长距离传输 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好 轻便 多模 输入电信号 输出电信号 单模 波长: 1300,1550 nm h1 h2 波长 : 850,1300 nm h2 h1 芯/封套特性 光纤的直径减小到 一个光波波长 光纤传送模式 玻璃封套 塑料外套 玻璃内芯 单芯光缆 多芯光缆 玻璃内芯 塑料外套 玻璃封套 外壳 典型的光缆 芯 封套 外套 加强芯 光纤 外鞘 加强芯 光纤束 剖面结构 光纤连网示意图 光信号 检测器 前置放大器 均衡器 后置放大器 滤波 判决电路 时钟恢复 数据 光接收器 2.3.2 非导向传输媒体 红外线和毫米波 光波传输 无线电 地面微波接力 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 红外线和毫米波 用于短距离通信,如电视、录象机等的遥控,也可用于无线LAN。 缺点:距离短,不能穿透固体。 光波传输 应用:在屋顶用激光连接两个建筑物的LAN 缺点:不能穿透雨和浓雾,易受天气影响 固定终端点(基站)和终端之间是无线链路 BS 基站 用户计算机和终端 BS 基站覆盖的无线电区域 F2 F3 F1 F2 F3 F1 F2 F3 F1 F2 F2 F3 F1 F1, F2, F3 = 使用的频率 无线电 两个地面站之间传送 距离:50 -100 km 地球 地面站之间的直视线路 微波传送塔 地面微波接力 使用微波 使用转发器接收和转发 地球 地面站 地面站 C波段 4/6 GHz 上行5.925 - 6.425 GHz 下行3.7 - 4.2 GHz KU波段 12/14 GHz 上行14 - 14.5 GHz 下行11.7 - 12.2 GHz 卫星 与地面站相对固定位置 使用3个卫星覆盖全球 22,300 公里 地球 地球同步卫星 附:常用传输媒体的比较 第2讲 网络的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一.物理层的作用和目的 物理层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连接开放系统的传输介质上传输各种数据的比特流; 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物理传输介质与传输设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设计物理层的主要目的是向数据链路层屏蔽通信技术的差异性。 二.物理层的主要任务 机械特性 电气特性 功能特性 规程特性 串行传输 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源点 传输系统 发送器 接收器 终点 输入信息 输入数据 发送的信号 接收的信号 输出数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