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盘点:央视3.15 吊打一大票互联网公司
论文类别:计算机 - 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6/3/16 23:12:00
论文作者:未知
(讯)每年央视的3.15晚会都会让很多企业颤抖,就算没被点名的也能看出些
下一步的整改苗头。可以算作一年一次的 “大劫”。在看被劫雷劈得外焦里嫩
的长串名单之前,我们先看看有哪些人提前渡劫飞升了。
在本次3·15晚会直播开始前,CCTV-2频道播放了10余条广告,其中部分
为重复投放,包括途牛旅游、圣象、咪咕音乐。其他广告主包括:上汽大众、
南方黑芝麻糊、吉林敖东、房天下、工商银行、富德生命人寿。
今年互联网行业成为被曝光的 “重灾区”,哪些公司中枪了呢?来跟钛媒体
小编一起看看吧:
第一枪:饿了么“黑外卖”,你倒胃口了么?
第一枪指向的是在线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记者调查发现,饿了么上很多餐
馆的信息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餐馆住进了居民楼,而且与照片显示的明亮的
大堂不同,这里只有狭窄的制作间,墙上、饭锅上到处是黑糊糊的油渍,掉进
脏东西的饭盒在桌上打一下就直接装菜。灶台就在门口摆放,漏勺就放在脏水
桶时,用时拿起来直接使用。菜品出锅时,厨师将手放进锅里品尝,感觉味道
不够好,就再次翻炒……
央视3.15 吊打一大票互联网公司:饿了么、车易拍、淘宝、大众点评、美丽
说……
看了记者的实地调查,你是不是倒了胃口呢?钛媒体小编已经说不出啥了,
晚上刚吃了在饿了么上点的韩国拌饭、大酱汤……
除了餐厅环境存在安全卫生隐患外,饿了么上面的一些商家也不具有餐饮服
务许可证。据了解,餐饮服务实行许可制度,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取得许可
证。而央视称,2015年北京市通州区开展了无证无照的整治,经过40多次关
停了1280户无证或卫生部达标的单位。但这条三元路上聚集的多家被摘掉门面
的餐馆里,依然忙碌,且门口贴着 “本店已经加盟饿了么”的标志。
而按照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
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
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节目中的调查显示,饿了么注册开店只需要三个步骤:提交开店申请——通
过资质审核——上线营业。而央视调查记者提交了希望在河北燕郊开店的申
请,第二天接到负责审核工作经理的电话,并被告知申请开店可以没有实体
店,甚至可以不需要提供任何证照。
看到这样的现实肯定会让人恶心一阵子,但戳穿了这些丑陋还是大快人心。
据钛媒体编辑了解,315晚会刚刚播出,北京食品药品监督局已经新勾当,正
在查处通州 “饿了么”五店合一食品加工点。而在网上,百度百科显示的 “饿
了么”标签下,已经更新了被3.15晚会曝光的事情。也许,这些行动不能彻底
消灭黑心商家,但能打击其气焰,维护消费者知情权,提高消费者保护自己、
维护权利的意识。
3.15曝光之后,饿了么的北京公关在媒体群里说, “一会儿注意我口径啊,
没关注饿了么订阅号的赶紧关注啊,一会儿发声明”, “求涨份儿,求扩
散”……有记者评论称,这时候还要涨粉儿,简直丧心病狂。
随后其订阅号发了声明, “高度重视”、 “致力于”……钛媒体将继续关注
其随后的具体行动。
第二枪:车易拍利用信息不对称,截留利益
在记者调查过程中,无论是车易拍网站还是其工作人员,都一再强调,这里
二手车拍卖 “公开”“透明”“无差价”。但内幕人士却说: “拍卖的大屏是
给车主看的,上面显示的价格是做过修改的。”
记者调查发现,买家和卖家在两个页面上看到的是不同价格。相差价格900
元、1700元、5000元、6100元不等。这部分被截留出来的差价以“渠道服务
费”的名义留给了4S店。正是因为为4S店提供了这样的高额差价,与车易拍
合作的4S店越来越多,也使得车易拍在这三年里迅速膨胀。
因为买家跟卖家用的不是一个终端,信息不对称,给车易拍钻了空子。
第三枪:小心二维码
今年的晚会以一个小品的方式,揭露了“街边扫码”的潜在危险。在很多促
销摊位上,摊主在网上下载了一个二维码生成器,然后把病毒粘贴到生成器
上,就形成了有毒的二维码。
只要一扫二维码就中毒了,手机里的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银行短信验证
码就截取了,手机就会出现盗刷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的官方微信号 “微信派”还很快推送了一篇二维码安全
指引的文章 《避开陷阱,这四类二维码不要扫》。
1/3
第四枪:海淘儿童用品抽检超 不合格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