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版,遵义)教案:21 诗词五首.docVIP

2017-2018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版,遵义)教案:21 诗词五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版,遵义)教案:21 诗词五首

21 诗词五首 梦回唐宋,泛舟诗词汇聚的文化瀚海——白居易笔下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杜牧由沉没在沙中的一只戟,引发他的感慨;文天祥在零丁洋发出爱国的呐喊;龚自珍虽辞官仍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张养浩对人民群众的苦难表现了深切的同情。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背诵五首诗词曲。(重点) 2.揣摩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3.领会诗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学习《观刈麦》 一、新课导入 我们班哪些同学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农民最忙是在什么时候?“双抢”时节,农民抢收抢种,最是忙碌劳累,但看着一担担谷子进仓,虽累,心里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居易的《观刈麦》,体验一下中唐时代农民的生活。 二、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朗读《观刈麦》。 (二)作者名片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下邽(ɡuī)(今陕西渭南)人。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方面。 (三)深层理解 1 本诗第一层描写了怎样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交流点拨】开头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是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 2 接下来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穗。为什么要来拾麦穗呢?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何效果? 【交流点拨】因为她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3 本诗最后一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最后的抒情文字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走进主题 《观刈麦》表现了农家生活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学习《赤壁》 一、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指名朗读《赤壁》。 (二)深层理解 1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正由于发现了这片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做了铺垫。 2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最后两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二、拓展延伸 诗人在《赤壁》一诗中说周瑜的胜利只是因为借助偶然的东风。对此你有何看法? 【交流点拨】(1)周瑜的胜利是必然的。因为从史料看,曹操进攻吴国时,倚仗自己的雄厚实力,傲慢轻敌,况且曹军不习水性,水土不服。周瑜虽军力稍弱,但都为精兵强将,以一挡百,加以周瑜指挥有方,自然能取胜。 (2)周瑜胜利只是偶然。若未巧借东风烧曹营,决不会赢此战役,况且曹操也非等闲之辈,他也具有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加上雄厚的兵力财力,若非东风,谁胜谁败也未可知。 (3)诗人在评判赤壁之战时,有意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地归结为偶然的东风的帮助,实际上是抬高了环境、机遇的作用,说明周瑜的英名只是时势促成而已。由此可见,诗人真正感叹的是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遭际。 第二课时 学习《过零丁洋》 一、新课导入 历史学家吴晗有一篇文章《谈骨气》,在这篇议论文中,吴晗高度赞扬了文天祥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有《过零丁洋》这首气贯山河的诗为证。 二、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 (一)深层理解 1 这首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交流点拨】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 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交流点拨】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三、拓展延伸 1 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交流点拨】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