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社交问答网站的生存:流量如何变现.doc

分析:社交问答网站的生存:流量如何变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社交问答网站的生存:流量如何变现 论文类别:计算机?-?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4/7/13?15:38:00 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在知乎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网站把新浪微博+人人网+豆瓣网+大众点评网特色功能全融合起来会怎样?在回答中大多数人是持反对意见的比如:   你一个大杂烩刚起步,用户从哪里来,特色在哪里,不是说把他们集合在一起了,就都是特色,往往会把大杂烩做成一个没有特点的产品,更无法去吸引用户。   然而,知乎≈新浪微博+人人网+豆瓣网+大众点评   这个问题提出于2011年,事隔3年后回头看,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你再看知乎,它就是上面所说的这个融合体,几乎具有这个问题里所期望的所有融合特征,当时提问者的期望如下:   新浪微博   优点:有很多名人,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可以很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当然,娱乐的也比较多   缺点:总感觉互动的方式太少,而且活动的方式比较有限   人人网   优点:很多同学,用户之间应该是关系非常密切的,相互间信任度最高   缺点:内容低质量,对我个人而言,使用价值越来越低   豆瓣网   优点:有书评,有影评,而且内容相对质量较高   缺点:内容单一,社交性不足,感觉有点太文艺   大众点评   优点:资源多,如有需要都去点评点评,   缺点:这应该算不上社交网站,但是还是依存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同一店的评价)等等,功能单   知乎具有上面的各种特征实际上是有一些内在的原因的。   这背后隐含的正是社会化问答网站的三重根本特征:SNS,论坛,知识管理。具体对应到现在知乎的话,首页上的信息流体现的是SNS属性,话题体现的是知识管理属性,发现则体现的是论坛属性。这三重属性正对应于上述几大网站的根本特征,微博和人人是SNS,豆瓣的影评书评等很类似于论坛的延伸,而大众点评则是一种知识整理。这三者的融合是对旧世界的创造性破坏,这种破坏以问答这一根本需要为切入口,再加上一点点名人效应,引爆了人们在知识与信息分享上的需求,最终才成就了知乎这样的社会化问答网站。   知乎虽繁荣,但问??网站的现状是:“尸横遍野”   如果我们认为知乎是一个里程碑,现在对于社会化问答网站的关键问题是,然后呢?最直观的现实其实是社会化问答网站普遍陷入绝地。   大家都知道绝地无留,但似乎大家也还都不知道路在何方,都还在求索之中。如果用心去观察2011年问答网站的名单,甚至会有种尸横遍野的感觉,啊烦题这样的网站现在也就只是残留在知乎的老问题中了,而卡死大家的关键则是社会化问答网站的盈利难题。   从这个角度看,知乎甚至果壳虽然获得了产品上的成功,但其实并未走出绝地,他们只是比同期的网站做的更好、坚持地更久,但并未真正摆脱社会化问答网站的根本困境。   就此思考,互联网流量真的就一定能变现吗?   那是什么使这一领域成为绝地,依靠流量变现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么?为什么在这里却突然有些行不通了。概括来讲这可以叫:大家想赚钱,但却走在了不能赚钱的路上。   做互联网的似乎已经潜意识的认为有流量有用户必然可以赚钱,所以运作产品的手段也就被简单的抽象为想办法扩大流量,留住用户,接下来就可以坐等金钱滚滚而来了。   这认识其实是错误的,或者说有他自己的适用边界,而碰巧社会化问答网站很可能是站在这边界之外。   眼下来看,社会化问答网站主打的往往是知识(知乎的404页面都是:你似乎来到了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而流量变现的关键则是广告,这样一来上面的故事要想说通,等价于要打通知识与广告之间的壁垒。在广告的现有形式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搜索引擎提供的是信息,所以可以通过给定的关键字来提示广告信息,但当一个人正在以一种学习的心态去了解什么是转基因时,转基因食品的广告是完全在他思维之外的。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参照下维基的状况。   维基的流量已经足够大了,但每年不停的号召人捐款加服务器,却坚决的不通过加广告的方式来获得收入,对此Wikimedia?Foundation的官方解释是:We?are?not?against?the?world?of?online?advertising,?nor?are?we?against?other?organizations?that?host?ads.?We?just?know?ads?are?not?an?appropriate?thing?to?find?in?a?project?devoted?to?education?and?knowledge–and?especially?one?that?strives?for?balance?and?neutrality。   维基的观点很简单:广告这东西谁愿做谁做,但和我们不搭。   往虚了说这种不搭是气质上的,你很难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