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移动互联网思维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doc

分析:移动互联网思维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移动互联网思维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 论文类别:计算机?-?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4/3/5?19:15:00 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马年春节前后,在众多一线、二线城市生活的人们,开始习惯用两个打车应用:“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这两个分别背靠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打车软件,因为出手数十亿补贴乘客与司机,迅速聚拢了人气。   面对汹涌而至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公司们以资本卡位,迅速抢滩,在新的行业布局中谋求有利位置。而人们的现实生活,则在这个人人都有手机的年代,在这个大数据的年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这些变革背后,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在规划、推动甚至主导,可以说,这种新思维正在重塑现实生活。”相关专家如是表示。   2月18日,出租车司机使用两部手机,分别装着“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软件,以方便“抢单”。   一、打车应用“疯狂烧钱”   家住北京东三环附近的张艾,近日从太平桥大街打了个车回家,车费共29元。她和出租司机的手机里都装了“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个打车App(手机客户端),在分别用两个App绑定的支付宝和微信结算后,她一合计,这次近10公里的打车,花了自己区区4元钱,而支付宝和微信分别替她支付了13元和12元,还分别为出租司机补贴了10元。   “尽管嘀嘀打车等都表示加大了反作弊的力度,称对有现场叫车和指定叫车等作弊行为的司机和乘客会永久封号,但现在看来,还是有漏洞可以钻的。”张艾说。   这样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烧钱”行为,正在全国的几十个城市时刻上演着。兴起已两年有余的打车软件,因为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巨头的介入,在马年春节后正在演化为一场支付宝和微信间的“近身肉搏战”。   从去年12月起,在北京就可以实现手机支付宝付打车款,通过给乘客单笔最高200元的免单额度或是返还5元现金的方式,在一个月内累积了超过5万人尝鲜;今年1月上旬,“嘀嘀打车”在32个城市开通微信支付,乘客使用微信支付车费就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这一活动迅速点燃了用户的参与热情,一个月内,补贴总额高达4亿元。   与支付宝联合的“快的打车”毫不示弱。在其所覆盖的全国40个城市里,自1月21日起宣布再投入5亿元,“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给乘客的奖励升至每单10元,司机则每单奖励15元。   故事远未结束。从2月17日起,两者的竞争再度升级。“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第三轮营销活动宣布再投入10亿元,将补贴重新调回10元。而当天下午,“快的打车”就针锋相对地宣布“奖励永远比同行多一元钱”。   2月18日,“嘀嘀打车”将补贴提到随机的12元—20元,“快的打车”则将每单减免提高到最少13元,超过了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出租车起步价。同时,两家还打起了捆绑战,“嘀嘀打车”将微信游戏“全民飞机大战”中的高端战机列入赠送范围,而“快的打车”则开启了赠送淘宝及天猫平台上的退货包邮。   “烧钱”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出门前先用软件打车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打车一族”的习惯,来自“嘀嘀打车”的数据显示,1月10日至2月9日首轮互动期间,其用户突破4000万,较活动前增长了一倍;支付宝的数据也显示,到1月25日,每天用支付宝钱包付打车款的日订单数就超出15万笔。   对的士司机而言,由于减少空驶率和补贴效应,收入也增加不菲,在采访中,有的司机就对记者直言,月收入增加2000元左右。为了更快更多的接单,不少司机都在车上装上了两台手机。   不过,“打车大战”收获的并不是赞誉声一片。司机行车过程中频繁看手机接单是否会带来安全隐患?是否会降低路招成功率给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人群造成不公平?……这些,都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   在此背景下,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也在不断出台:北京市交通委出台规定,要求司机在出租车内只能安装一个叫车软件终端;成都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驾驶员在驾车同时用手机抢单,将面临罚款100元、记2分处罚;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正在设计官方打车软件。   “除彼此间火热的竞争外,不确定的行业政策成为两个打车App共同面临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二、巨头们想干嘛?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尽管背靠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都“不差钱”。但人们在乐此不疲地通过打车App省钱的同时,也难免疑惑:巨头们为何这样做?   “表面上看是争夺打车用户,实际上是争夺移动支付用户,争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简单来说,几大互联网公司正在做的事情是,以资本解决时间壁垒,抢占移动互联网时代版图。   “互联网最可怕的壁垒不是资金、技术,而是时间”,对于互联网大鳄而言,“如果能用资金解决时间壁垒,再贵也值得”。金山网络CEO傅盛在分析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Wh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