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樂報告--古琴08-09年度 組長: 張漢飛(1A22) 組員:何慎思(1A29) 鍾永權(1A23) 盧煒暄(1A36) 目錄 P.1-2 古琴的歷史 P.3 古琴的外形 P.4-5 古琴的演奏方法(一),(二) P.6 古琴的演奏風格 P.7-10 感想 P.11 分工表 P.12 參考網頁 P.13 THE END 古琴的歷史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傳說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國上古神話人物伏羲、神農和黃帝都與古琴的創製有關。 20世紀幾乎所有已出版的琴書和琴譜都以此傳說作為古琴的起源,雖然目前人們將這些說法作為神話故事來看待,但是古琴起源十分久遠是確定無疑的。目前已知的關於古琴的最早文字記載可見於三千多年前的《詩經》,而最早的實物琴是在距今約二千五百年,戰國初期的曾侯乙墓中發掘出的五弦琴(五弦築)和十弦琴。 古琴的歷史 五弦琴與十弦琴與現代古琴的結構型制和演奏方法類似,五弦琴長度與現代古琴相仿,而十弦琴長度是現代古琴的一半,琴體較高,且琴面不平,無徽位,因此基本上只能演奏散音,演奏泛音和按音都比較困難。戰國中期亦有比現代古琴短些的七弦琴出土,由此可以推測出幾千年來古琴由多形到定形的過程。 據嵇康(223年-262年)的《琴賦》所述,現代古琴的型制於東漢晚期就已確定。現存最早的現代型制古琴保存在中國和日本的博物館里,其歷史可追溯至唐代。這些琴中有一些還可以彈奏,如晚唐琴師雷威所斫的九霄環佩。 古琴的外形 古琴學名為「七弦琴」。顧名思義是由七條弦線所構成。 ?琴身為狹長形木質音箱,琴面張弦七根,外側鑲嵌有13個標示音位的玉徽。底板開有兩個一大一小的出音孔,稱「鳳沼」和「龍池」。 古琴的演奏方法(一) 古琴演奏通常用右手撥弦出聲,左手按弦取音。右手撥弦有八種基本指法,分成內向指法(向身體一側撥弦)和外向指法(向琴徽一側撥弦)兩類。內向指法有:勾(中指)、抹(食指)、劈(大指)、打(名指);外向指法有:踢(中指)、挑(食指)、托(大指)、摘(名指);組合及特殊指法繁多。 古琴的演奏方法(二) 例如:歷(連挑兩弦)、撮(同時「挑勾」兩弦為小撮,「托勾」兩弦為大撮)、輪(快速連續「摘踢挑」)、背鎖(「踢抹挑」順次彈奏,擴展為短鎖「抹勾踢抹挑」或長鎖「抹勾踢抹挑抹勾」)、雙彈(快速連踢、連挑相鄰兩弦)、撥剌(食中名三指同時向內撥相鄰兩弦為「撥」、反向為「剌」)、滾拂(從高到低連摘數弦稱為「滾」,從低到高連抹數弦稱為「拂」),等等。左手按音常用大指和名指,低音弦也用中指和食指,按弦走音指法有上、下、綽、注、吟、猱等。此外,左手也可撥弦出聲,常見技法有罨(大指擊弦出聲)、掐起和帶起(按弦指撤離出聲)等。左右手指法可以進一步組合形成固定節奏型的「掐撮三聲」等。 古琴的演奏風格 古琴重視寫意及音色變化,以散(空弦音)、泛(輕按)、按(實按弦至琴面)三種音色的對比,配以極細緻的左右手指法,帶出了中國傳統文化追求的清、微、淡、遠的審美意境和藝術精神。 影片欣賞 /video/video.html?id=442786p=%E5%8F%A4%E7%90%B4 感想 張漢飛:這個音樂報告裏,我認識到不同的中樂器,因為在搜集資料時,除了搜集了很多跟古琴有關的資料外,還搜集了其他中樂器的資料,使我獲益良多。此外,我同時學會互相尊重和如何跟別人溝通,也加深對中樂器的興趣。 感想 何慎思:我對這次音樂報告感到興奮,因為我學識到不同樂器,今我覺得樂器是十分奇妙的。這次,我們介紹的是古琴,名正其順是琴,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這個樂器,我對古琴也新鮮,因為除了是一次見,還有它的聲音感到很開心。 感想 盧煒暄:我對這個習作感到十分高興,因為我們做這個習作時,十分順利。我在做專題研習的過程中,學到了要跟同學同心合力,分工合作,互補不足。最終我們都能完成這個習作,使我們萬分雀躍,所以我十分感激盧老師給我們這個機會。 感想 鍾永權:經過這次製作音樂佈告之後,我學會了如何分工合作,也知道製作簡報是十分幸苦的,並非一人做到。我學會使用不同方法去搜集資料。 分工表 張漢飛 1A (22) 製作內容,製作目錄,搜集資料 鍾永權 1A (23) 搜集背景/資料 何慎思 1A (29) 製作首頁,搜集資料 盧煒暄 1A (36) 重組/整理報告,搜集資料 參考網頁 .hk/chiculture/china_m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