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比价app能否收广告费的个案研究.doc

实战:比价app能否收广告费的个案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战:比价App能否收广告费的个案研究 论文类别:计算机?-?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4/9/14?11:23:00 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前几天,一个朋友因为希望为公司的App收取广告费,因而与我闲聊。在此,我将以策略管理的六大构面,为他们找出机会点。   个案公司背景   这是一款比价APP,(为求保密,以下这款APP简称为W),由一家本土民营公司自制研发而成。App的主要功能为可以让使用者扫描Barcode后,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例如价格,内容物。制造日期,保存期限等。透过这个功能,消费者可以基于同样的商品货比三家,从而避免了买贵了的风险。   W推向消费者已经3年,截至目前为止,W已经累积了用户2.6亿,日均活跃独立用户为约500万到800万,节假日可以超过1000万,平均每人每次登录APP后访问3个页面,停留时间为10秒钟。   由W确实可以让消费者透过扫条码而查询商品价格,而且已经拥有了2.6亿的用户,因此约我闲聊,希望我可以给他们一些建议。   1)策略管理六大构面   我们先从策略管理的六大构面来看看W公司的情况(策略管理六大构面为政治大学(台湾)企研所司徒达贤教授所独创)。   1。产品线的广度与特色   W公司的APP上已有的功能计有:(1)扫描比价,(2)质量曝光,(3)快递查询,(4)奢品汇,(5)超市促销,(6)厂家直销,以及(7)软件推荐(APP)等7样。   这七种功能之内容更新,除了(4)奢品汇,其他应该都是与数据库对接(但不排除有些仍为人工更新),因此在内容更新上,不需要太多人力,而(4)奢品汇则必须花上额外人力上传内容;   2。目标市场之细分与选择   从定位与目标用户来看,除了(4)奢品汇,其余功能都是针对日常消费,或是平价需求,与奢品汇定位于“高大上”有著显著不同。   3。垂直整合程度之取决   这个部分,其实就是在评估审视个案公司如何有效地整合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活动。   W为一拥有IT技术之公司,创始人为淸华早期校友,且自己拥有二十余项技术专利,且目前移动端的作业系统,不论文是iOS或是Android,均已成熟,因此在APP技术之研发上应不成问题。   在App的内容产生上,W则需要与各方拥有內容的厂商合作,取得??时数据:如果内容更新速度太慢,例如扫描比价时,出現的是过期之价格,则会丧失消费者的信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互联网的时代,由其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一个小错误,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大災难。但如果是奢品汇,由于奢侈品讲究的是经典,限量,与真品,因此不存在即时更新的问题。然而,W公司显然没有提出保证真品的方法,因此,消费者可能会认为W公司与其他线上奢侈品销售之平台一样:或销售假货。   4。经济规模与范畴经济   W公司迄今已拥有3.1亿注册用户。按現今评估移动互联网价值的简单位公式样:一个注册用户10美金计算,则W公司之市值莊该约30亿美金。   在商品部份,W公司已经涵盖了6000万种商品信息,2亿条商品数据。按逻辑,W公司除了提供扫描比价,应该还可以为品牌主,即商品供应商,提供相关数据报告服务,例如,但不限于,不同时间段中,同品类下各品牌商品被扫描次数比较、同品类下品牌商品,于各城市被扫描次数比较、过去一段时间(例如过去三个月),同品牌商品被扫描趋势变化、同品牌商品在广告投放前后被扫描之次数变化等;对于超市,W公司也可以提供个別超市在同一时间段的被扫描次数佔比(超市可以据此估计自己的市佔率,以及自己那一个品类可能受到比较多消费者的关注。如此,W公司可以借由既有资源而享受范畴经济的效益。   当然,评估移动互联网(PC互联网也一样)的规模经济,除了注册用户数,还应该将重复使用次数(即F,频率),以及平使用时长(即使S,即粘度)列入考虑:W公司因其APP上的功能几乎与消费者的权益有关,例如:价格,质量等,属于刚性需求,因此较不担心消费者重复使用的问题;不过,这种使用属于特定场合使用(occasional?usage),例如逛超市的时候),而非日常生活使用(daily?usage),例如微信)因此,W公司在消费者重复使用的指标上,应只能享有特定场合的规模经济的优势,而无法享有日常生活的規模经济优势。   在用户的粘度上,笔者则较悲观:因为,不论是扫描比价,或是快递查单,都是属于一对一单一需要的请求信息反馈,一旦相应信息成功反馈,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对于W的依赖也随之结束。即使是质量曝光,当消费者浏览完该篇信息,他与W之关系立马终止。这也是为何W用户在W上的平均停留时间不超过10秒钟的原因,即形成所渭的规模不经济。   換言之,虽然在特定场合,消费者会重复使用(比价是刚需),但用户对W公司的依赖浅,用户粘度不深,所以平均停留时间上即形成了规模不经济。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