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互联网逻辑下微信传播的圈子结构及拟态交往
论文类别:计算机?-?互联网研究上传时间:2016/4/7?16:17:00论文作者:未知?
?
(讯)二十多年来,中国的互联网经历了由弱变强、由边缘到主流的迭变过程。这一过程既反映和见证了当代社会媒介格局的变动和重组,又实现了信息媒体向社会媒体的成功转型。如今的互联网,已远远超越了最初的技术属性和信息传播的指涉范围,衍生到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经济提速、政治建构、思维转换、人际交往、文化转型以及社会变革等都深深地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在以互联网为基点构筑的叙事框架下,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以其便捷性、灵活性、快速性等特点受到了微传播时代人们的青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伴随。被冠以“手机控”“拇指控”“低头族”等不同称谓的“移动网民”这个特殊的媒介消费群体的力量正日益壮大。
腾讯公司抢抓机遇,把移动网民作为其消费群众不断挖掘其潜在的消费价值,于2011年推出一款为智能终端量身定制的即时通讯服务产品——微信。“微信以近乎免费的方式实现跨运营商、跨系统平台的语音、文字、图片等信息的传递功能,并支持单人、多人语音对讲,超越了以往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彩信的单一传统模式,使手机摇身一变,成为一部既复古又时尚的对讲机。”①微信甫一问世,就掀起了一股玩转微信的热潮。两年内微信用户超过3亿人;2014年底达到5亿人,每月的活跃用户超过4亿;2015年3月底5.5亿,2015年6月底6亿人……用户的激增从根本上变革了微信作为传统意义的通讯属性,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线上与线下人际生态观照的交往通径和传播渠道。
以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微信传播,整合了现实交际的强关系和虚拟交往的弱关联,把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碎片化、原子式的信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超级功能的“交际圈”和“文化圈”,日渐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
一、互联网逻辑:微信传播的技术支撑与社交依存
“1987年,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向德国发出了意为‘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这是出自中国的第二封互联网电子邮件。”②时隔七年之后,“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互联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第77个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③二十多年了,互联网一路高歌,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很快成为了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平台资源,课堂教学的课件展示、日常办公的软件应用以及统计规划的数据平台等都是互联网技术的直接体现或间接转化。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一个支撑社会发展的全新技术形态,它促使当代社会的运行机构、传播方式、文化样态以及思维观念发生着更迭与改变,并逐步演变为一种新的表述逻辑与思维逻辑——互联网逻辑。互联网逻辑就是以互联网平台为构架,以互联网特征为依托的行为规则与阐释规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认为,理解和把握互联网逻辑的两个关键是“连接”和“开放”④。微信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产物,是互联网逻辑在社会交往中的直接体现,具备互联网逻辑的“连接”与“开放”这两个重要属性。
首先,微信是一种基于关系网络的社交软件,它把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微信朋友圈整合QQ好友、手机通讯录和“附近的人”三种渠道资源,融现实交往与虚拟交往??一体,建构了立体化、全方位的社交圈子。在这个社交圈子中,作为社群意义上的个体被相互添加和链接在一起,“自我”的属性意义在“他者”的指涉范围中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被确认在具有社区意义的朋友圈之中。朋友的关系属性以叠加的形式进行扩容,通过一个朋友可以找到N个人,朋友圈的“连接”意义得以体现。此外,基于朋友之间的关系,微信公众账号的阅读也嵌入了“连接”的意义。例如,当一个微信用户在接受到某一公众账号推送的深度好文、经典语录等内容时,他会在朋友圈内进行转发。没有添加该微信公众账号的好友看到之后,如果产生兴趣,就会关注公众账号。此微信公众账号就成为了附着朋友连接关系的扩展物或衍生品。
其次,微信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结构的各个零部件、各个元素之间呈现出了一种“网络化生存”的状态,任何人、任何事都是网络空间的一个坐标,各坐标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依托某种关系相互粘连。网络化生存的相互关联的首要前提是开放,开放就是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在全媒体信息中寻求相互关联。在微信建构的交往空间中,人们的交际理念与沟通观念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局限于现实的面对面交流、不再拘囿于电话的声音沟通,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全方位融入现实交际和虚拟交往,扩展现实交际的范围,打造新的社交圈子。在此基础之上,充分整合情感资源和关系资源,增润朋友情感、制造商业机遇、创造财富价值。例如,微信用户在传播商业信息的过程中,通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XC9000励磁系统简介.ppt VIP
- 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pptx VIP
- 2024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VIP
- 13685光与色彩自考课程.docx VIP
- 2024年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VIP
- 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pptx
- 2024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VIP
- 商用车推力杆多自由度动态载荷耐久试验方法201106.pdf VIP
- “体文旅”融合发展:概念重构、内涵解析与演进历程.doc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