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四大巨头纷纷入局物联网他们将如何出招?.doc

分析:四大巨头纷纷入局物联网他们将如何出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四大巨头纷纷入局物联网?他们将如何出招? 论文类别:计算机?-?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5/6/8?10:09:00 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在物联网风口的背景下,很多公司都在做物联网相关产品。从平台到操作系统,从芯片到基础设施,入局者众多。今日就盘点下4家正在布局物联网的科技大佬:谷歌、微软、华为、中国移动。   物联网究竟为何物?   在说明这些公司做了什么之前,有必要理清什么是物联网系统——完整的物联网系统包括三部分:移动入口、云、端。   移动入口:可移动的控制终端,如手机、平板。   云:就是“信息媒介”云端,在此数据被进一步传输或者处理。   端:即各种物联接入终端。确切说来,其不是指简单的传感器。因为如果传感器只能采集数据是没有意义的,这里的端是指有接入云端能力的接入端。   先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所谓能在主人回家前提前启动降低室内温度的智能空调:   通过互联网和特定协议,空调中的智能模块(端)可以将温度传感器侦测到的信息传输到云端(云),手机(移动入口)再从云端获取该信息并对空调下达启动并降低温度的指令,从而实现下班到家直接进冷气房的惬意。   简而言之,就是“端”通过互联网接入云,手机等“移动入口”接收“云”的数据并通过“云”反馈信息给“端”,从而实现远程控制。   巨头纷纷入局物联网   基于这个看似简单的原理,各大科技公司都投入了巨大精力和财力:   1.谷歌   2014年1月,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成立仅3年的智能家居初创Nest;而后者在当年10月又收购另一家智能家居初创Revolv。   随后,为给旗下的智能家居产品在底层系统层面“铺路”,谷歌在刚刚结束的I/O大会上发布了物联网底层操作系统Brillo和专用编程语言Weave。其中,前者是基于Android但是比Android更底层的一个系统,支持WiFi、BLE(蓝牙低能耗)和其他Android上的协议,可在32MB或64MB内存的设备上运行。   2.微软   在今年的Build大会上,微软推出了免费的Windows?10?IoT系统,打通了云平台Windows?Azure和嵌入式微平台.NET?Micro?Framework,并宣布.NET框架开发平台开源。   此前,上述三个系统往往需??三类不同的开发人员,不仅开发成本较高,其升级和维护也都不容易。微软此举整合了三个系统,使得一个程序员一次可以完成三个层次的项目开发。   而对于.NET框架开发平台开源,则意味着Visual?Studio开始支持Android和iOS程序的编写,Visual?Studio(开发环境)和.NET(开发语言)真正开始走向跨平台化。   3.华为   华为做的是一个“端”的操作系统,名为LiteOS,这是一个体积在10KB级、开源且可帮助小型设备处理信息的操作系统。同时,其也是华为“敏捷网络3.0”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试图打造一个从软件到硬件一体的轻量级物联网体系。   4.中国移动   与前三者做系统不同,这家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做了一个“云”——OneNET设备云平台及物联网专网。   其中这个OneNET设备云平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云。它的功能就是把一些智能家居、智能车载的云引入一个更大的云,即“云的云”。目前,其也吸引了大量的企业级客户。   前景几何?   谷歌   首先谈谷歌的Brillo,尽管系统尚未正式推出,但由于良好的技术和开发者基础,谷歌及采用其系统的智能家居设备厂商能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软件越“靠近”硬件,就可以对内存、安全等进行越深入的控制。   做硬件云的野狗公司CTO李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Brillo和Weave会解决物联网标准化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芯片,嵌入式设备和传感器等都已经逐步成熟,完全满足物联网发展的需求,但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缺少标准化。”   微软   对于微软,在云的层面,其技术和整体布局上并没有落后,但在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入口方面却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不过,微软正试图通过.NET框架开发平台开源来挽回颓势,支持Android和iOS开发并统一开发工具和开发语言后,其或将以很小的代价重新在物联网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华为   华为的问题则不那么简单,因为目前LiteOS只支持华为海思CPU和一些合作的厂商的产品,并不能保证无缝支持其他厂商CPU,也不提供相关适配技术支持。   此前,曾和国内做智能硬件云服务的两个团队对LiteOS进行过探讨。他们的看法是:对于用户来,LiteOS确实有其价值,但是没有解决痛点问题,所以如果用有一些好处,但这种好处又没有那么大。同时,其没有给出云端操作的解决方案,使其更多的承担的是一个底层操作系统的角色。   移动   中国移动的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