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移动app死亡潮的背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移动APP死亡潮的背后 论文类别:计算机?-?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5/4/17?9:27:00 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APP涌现死亡潮,或许给激情无限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直接泼了一盆冷水。在APP死亡潮的背后,又有哪些推手?   无价值APP自然淘汰?二八分化格局形成   回顾多年前智能机刚刚兴起,用户喜欢下载各种好玩有趣的APP使之丰富手机娱乐特性,但随着用户对于APP的尝鲜冲动已过,只有那些有价值的APP得以沉淀,简单粗暴无趣、无价值的应用本身只具备短链条特质,一招鲜一波死,已被淘汰出局。无价值的应用包括那些更新迭代慢、产品体验差、有各种广告、与同类型应用相比同质化高,并且应有功能缺失等诸如此类的劣质APP。   另外,对于用户而言,安装太多应用往往会拖累手机的速度、消耗流量、导致内存占用过多而导致卡顿、系统不兼容等各种问题。因此,目前日渐成熟的智能机用户??动安装的手机APP量基本维持在10~20个左右。换句话说,涌入应用市场的APP数量和分发总量依然在大规模增长,但推广的人口红利已过。   另外,真正提供用户价值的移动应用经过多年来的品牌沉淀与习惯培育,使得各领域的热门APP已经确定基本格局。APP类型有天气类、社交类、图片处理类、新闻类、工具类、视频类等各种类型,但对于某一应用类别而言,往往只有一到两款APP能生存。比如天气类应用活下来的有墨迹天气;WiFi类APP存活下来的有WiFi万能钥匙;视频类有优酷爱奇艺们;手机搜索,多数用户只知道百度;社交类应用,多数人只用微信、QQ、陌陌;K歌类的可能会下载唱吧。几乎每一个垂直细分领域,都是一到三款主流应用几乎占据了80%的用户的手机桌面。对于手机用户而言,平均APP装机量极为有限,但每一个垂直细分领域,涌现出来的同类型APP几乎都成千上万,剩下的80%的APP要去抢夺剩下20%的用户,高黏性的精品热门APP与劣质APP的二八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高昂的推广费成中小型APP创业者的杀手   另一方面,APP获取用户的推广成本则相当高。虽然很多APP都可以通过低成本口碑宣传推广便可触达并有效吸收用户。但大部分APP由于拿不出更多的推广费用在应用商店占据一个较好的榜单位与推荐位,继而就导致无法获得很好的曝光而无人问津,随即在APP的汪洋大海中沉寂。另外要知道,即便是知名APP,依然逃不脱通过刷机或厂商内置预装的手段来获取用户,而手机APP的刷机、预装成本基本在1.5~5元。许多厂商预装最低十万起量,一次投入至少在20万上下,对创业公司来说,一般玩不起。可以认为,过高的APP推广成本成了创业者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APP丧失了稀缺价值非刚需类应用被优先卸载   APP死亡的源头还应追溯到各大应用商店的策略,目前来看,大部分安卓应用商店都采取了完全免费的策略,这固然可以降低用户安装与使用成本,但是长期以来,选择太多,APP对于用户而言就丧失了稀缺价值,他们常常一个月也不上一次应用商店,上了应用商店,在上面的停留时间也非常短。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内几大著名的安卓应用商店,每天的人均使用时长现在仅为1.45分钟。这远低于用户对于微信、天猫等高频APP的使用时长与打开频率。另外,不少APP安装后,占用用户时长越低,被卸载的可能性就越高。根据Nuance公司的一份调研显示,智能手机中至少有95%的移动应用从未被使用过。我们知道,天气、社交、搜索、新闻类APP可以天天用;地图类、团购类、视频类APP会偶尔时用。但许多工具类、娱乐类应用许多用户几乎几个月都不会打开一次,这类非刚需、无趣类应用是用户优先选择卸载的对象。   游戏类APP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   根据数据显示,游戏类APP的僵尸率高达79%。我们知道,对于优质游戏来说,可能有一定的用户黏性,但许多小游戏都是开发简单、门槛低、依靠微信等社交平台传播链条的牵引,用户流失率很高,沦为现象级应用。   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许多创业者想到的打法依然是先圈用户、做流量再圈钱,但商业模式的构建问题始终是无法绕开的,因为PC时代靠流量直接变现的模式在移动时代已经行不通了。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多数国人没有为APP付费的习惯,哪怕是手机游戏。   而我们看到,许多手机游戏的盈利模式则可能面向商家与用户收费,面向商家选择内置点击或推送广告等形式,商家要付给APP开发商相关的点击分成或者客户转化的费用。而向用户收费包括收费下载或者购买道具金币等,但事实上,许多游戏还是可以依靠广告与付费模式来创收,但ARPU值很低。加之手机用户的耐心越来越差,游戏的可替代性强,手机屏幕空间决定了手游依赖广告的盈利模式会将自身推入火坑。另一方面,对于目前市场的安全软件来说,对于内置广告往往会建议用户拦截或者直接判定为恶意软件,这导致手游APP的盈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