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科技公司死亡速度榜.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盘点:跨国科技公司死亡速度榜 论文类别:计算机 - 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5/1/4 14:30:00 论文作者:未知 (中讯)有一个铁律,一个巨头一旦进入颓败期,不管怎么挣扎,都很难重回 巅峰,大部分公司死在了挣扎的路上。因此,英明的管理者都会将公司保持在 上升期,一旦开始下坡,那么完了。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诺基亚挣扎过,用Lumia与安卓对抗,死了。摩托罗拉命运类似,也对抗 过,死了。数码摄影时代,柯达也对抗过,死了。判定下一个是谁?只要看哪 些公司处于颓废期就行了。它们是谁?索尼、微软、黑莓、雅虎、惠普、英特 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主营业务正被新的业务代替。 那么几年后,它们的名字,会不会也出现在死亡榜单? 2014就这么无情地停在了最后一天。回看这一年,科技圈博人眼球的招数依 旧如故,阿里、京东、陌陌,企业扎堆上市,跨界投资,黑马逆袭。这一年, 无论精彩还是遗憾,巨头们、黑马们也都将或主动或被动地踏上另一新起点。 就像那位财经女记者的 “辜负了这一年”,移动互联打晕了那些未能及时转 身的跨国科技公司,他们正在以不同的速度接近死亡边缘线。最有代表性的当 属诺基亚莫属。这一年,微软在诺基亚Lumia系列上砍掉其Logo之后还嫌不过 瘾,还要逐步放弃其功能机业务,诺基亚品牌就这么消失了。 让我们欷歔的是,面临类 “诺基亚”境遇的跨国公司并不只一个,占据10多 年全球PC之王宝座的惠普终于放弃了PC,摩托罗拉在被谷歌收购后,又被卖 给了联想,柯达又是破产又是重组 看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巨头纷纷陨落,你难免也会惆怅吧?在i黑马看 来,没落的原因无外乎缺乏创新,因循守旧而没有跟上移动互联网的脚步。这 也让我们看到了商业世界的残酷和有趣:机会有时候就摆在你面前,但转身却 并不那么容易。 那么,这些昔日英豪是如何步步走向迟暮?i黑马将为你梳理出这些由于没 有及时跟上移动互联步伐而逐渐遭到淘汰的跨国科技公司,你是否从中得到了 深刻反思呢? No.1诺基亚:年度最绝望奖 死亡标签:微软宣布斥资71.7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及其专利组合,之 后,微软不仅吞噬了Lumia系列,就连其功能机也不想放过。 巅峰时刻:连续15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市值曾位居全球上市公司之 首、盘踞全球手机市场40%的份额 死亡速度:5颗星 死亡原因:2007年,iphone 问世的时候,诺基亚依旧对塞班系统恋恋不舍, 超级机型推出缓慢,其高官错估了行业趋势,低估了移动互联网的颠覆性。 当苹果手机横扫全球后,诺基亚终于醒悟,然后却选择了来自微软的埃洛普 出任CEO,在他带领下,诺基亚智能手机不赶紧抱住安卓的大腿却找难兄难弟 windows系统。 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都知道如果想翻身做老大,就要做平台或布局生态系 统,收购是一个捷径。然而在诺基亚的收购中,无论是巨资收购德国地图软件 公司Gate5,还是美国数字音乐专业服务商,都证明不是令其足以翻身的选 择。 No.2摩托罗拉:年度最颠簸流离奖 死亡标签:在谷歌花费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联想又从谷歌手中 接过了摩托罗拉移动,而2014年摩托罗拉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只有区区 2%。 巅峰时刻:世界通信三巨头之一、全球第一款商用手机、第一款GSM数字手 机、第一款双向式寻呼机、第一款智能手机、第一个无线路由器 死亡速度:4颗星 死亡原因:摩托罗拉的没落就是从狂妄自大开始,因为狂妄自大导致决策失 误,在面临前后不一致或者对己不利的决策信息时,否认企业因为外部威胁或 内部瓦解而陷入危局的可能性。 他们认为自己的技术优势可以包打天下,往往就陷入 “技术创造需求”的幻 觉,没有发现技术供给已经超过需求,竞争基础已经发生变化。移动互联网时 代,更应该重视客户需求。 No.3索尼:年度最会亏损奖 死亡标签:业绩几乎连续亏损7年,本财年亏损额仍持续扩大,预期亏损额 提到了近4.5倍。 巅峰时刻:拥有消费电子产业中最齐全的产业链、独创风靡全球的晶体管收 音机、随身听、平面电视WEGA产品 死亡速度:4颗星 死亡原因:索尼战略决策严重失误当是数码录放机(DVD)规格之争。为了争夺 数码录放机市场,索尼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然而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以及音 视频网站大量出现,市场对数码录放机的需求则不断萎缩。 之后的索尼,基本上创新匮乏,守着品牌老本过活,开发的新产品也总是落 人一步。这和典型的日本企业管理不无关系, “独裁”式CEO,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