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2.2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教案.doc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2.2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2.2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教案

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 课题 2.2森林的开发的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来源:Z。xx。k.Com] 2.理解森林的成因和分布,以及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以及雨林保护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重点 难点 教学重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雨林的脆弱性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蓄水海绵(涵养水源,水循环和水平衡) 指导完成P27思考题 1.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点拨: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点拨:可从“地球之肺”的角度加以回答。 (2)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基因宝库(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王国)。 (4)雨林植物的药用价值──医学宝库。 【过渡:展示热带雨林的景观图,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景像。】 转折:有人评价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与我们所熟悉的热带雨林是很不一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呢?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读图分析:《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雨林中的生物循环极其旺盛,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而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雨林土壤养分的收入有哪些?雨林土壤养分的支出有哪些?雨林土壤养分的收入(A+B+C)和支出(D+E)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点拨:雨林土壤中养分有三个来源,一为岩石风化释放养分,二为枯枝落叶释出的养分,三为雨水带来的可溶性养分。雨林土壤养分支出有两项,一是被植物的根系所吸收,二是淋溶作用流失养分。雨林土壤养分的收入和支出大致相等。这说明雨林土壤积累养分很少,土壤贫瘠。 小结:由此可见,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植物体内,土壤贫瘠,地表植被就是雨林脆弱性的关键所在,而它又极易被人类破坏。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将大片雨林破坏,地表养分遭遇雨水一冲,整块土地的肥力就会急剧下降,地表植物也就很难恢复,整个雨林生态系统进而崩溃。 提问:热带雨林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的原因? 因为: A、在茂密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相同程度的贫瘠土壤 B、雨林和沙漠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恢复相当困难 3.迁移农业对雨林的影响(P29活动题) (1)读图2.17,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是多少年?(注意读图获取信息,描述迁移农业的完整过程) 人类对焚烧开荒的耕地连续耕作1~3年,然后废弃,森林再生需要15~20年,然后再焚烧开荒,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 (2)读图2.18,结合图2.17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说明雨林土壤的肥力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A表示原始森林的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结合图2.19,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农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 迁移农业作为一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在人口数量很小时,对雨林的破坏是有限的;当人口过多时,迁移农业频率和规模过大时,对雨林的破坏是严重的。其他对雨林的开发方式也是一样的。 小结: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5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减退。热带雨林一旦被破坏,很难进行恢复,所以我们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利用森林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