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滁洲西涧教学反思
滁洲西涧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七上1-10课讲稿87中学臧诗男
提纲挈领濡养为要
长春市集体备课七年级上册(1---10课)讲稿
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臧诗男
各位老师、师范处、继教办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是87中学的臧诗男。欢迎大家来到我校参加此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感谢张老师给我这样的机会,能够和各位共同学习、交流。在此,我不做过多以往优秀教师 备课经验、思路的重复,将以《新课程标准》为“标”,侧重从教法和学法上和大家交流一些自己的理解、做法和思考,恳请各位批评、斧正。我今天备课的主题是:提纲挈领,濡养为要。
我承担的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至第十课的内容,七年级上前十课,按照体裁可分为诗歌和现代文两部分。
诗歌部分包括古诗词《唐诗五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滁州西涧、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词三首·相见欢(无言独上)、破阵子(醉里挑灯)、醉花阴(薄雾浓云)》、汉乐府《木兰诗》和现代诗歌二首《我爱这土地》《乡愁》。 现代文部分包括散文诗《孩童之道》、散文《给我的孩子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梦的远方》、传记《清贫》、回忆录《老山界》。
从内容上,前十课的选材可谓是荟萃中外,贯穿古今,体裁多样,内涵深刻。我们可以把这十课分为古风古韵、爱国情思、童心无价三个部分。
七年级是初中的起始年段,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开始,在使用本套教材的过程中,建议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听说读写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注重语文灵性的点拨与启迪。
下面,我将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纲领,侧重教法和学法,从以下六个版块入手:
一、让学生“动”起来
二、让学生“读”起来
三、让学生“想”起来
四、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现”来
五、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困惑”来
六、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性情来
一、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明确提出: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二)阅读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基于此,我建议:一、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一)“动”手查阅工具书:新华小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词典(说文解字版)唐诗宋词鉴赏辞典、语文知识学习手册(商务印书馆出版社网搜图片)
1.八百里分麾下炙(辛弃疾《破阵子》)
此句,学生极易出现诵读中的停顿错误,如八百里分麾下炙和书写错误。如果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查字典、词典,就会发现:“麾”是名词,指挥军队作战用的旗帜。 “麾下”是指将帅的大旗之下。从“字源”来看,“麾”又是形声字,“毛”为形。这样去认知,自然会扎实。
2.木兰当户织(《木兰诗》北朝民歌)
学生对“户”的解读总是排斥,易与“窗户”混淆,如果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查字典、词典,就会发现:“户”是名词,指单扇的门。
再从“字源”来看,“户”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像一扇门的形状。这样去识记,自然会牢固。 (二)“动”手记听写笔记。
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7月29日《文学报》 “提笔忘字”现象之忧
民意中国网刚刚做过调查,近43%的人基本全用电脑写字;高达83%的受访者有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有近50%的人承认“有些字怎么也想不起来”;
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语言、文字与生活互相渗透,与时代的心灵和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提笔忘字或者是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乃至用许多符号来代替文字的使用,实际上反映出今天人们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正在陷入精神贫困。
2013年“光明日报” 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的文化思考》里有一句话: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只是引领大家多认几个字,而是让大家找回重新对汉字的感觉。 当年我班参赛学生盛智博随笔中的思考: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如今却在电脑和手机的冲击下面临危机,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当写日记变为写博客??长此以往,汉字会消亡吗?”
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