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二氧化硫 环境保护.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节 二氧化硫 环境保护

* 第二节 二氧化硫 环境保护 复习目标展示  1.掌握SO2的性质、制法、用途, 了解酸雨的形成原理及防治。 2.了解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问题1:二氧化硫有哪些重要的性质?怎样制SO2气体? 1.SO2的物理性质: 色 味的 毒气体,密 度比空气 ,较易液化,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SO2。 2.SO2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无 刺激性气 有 大 (2)还原性 (4)特性:能使 溶液褪色。 品红 3.SO2的制取 (1)工业制法 硫燃烧:S+O2 SO2 煅烧硫铁矿:4FeS2+11O2 2Fe2O3+8SO2 (2)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Na2SO3+H2SO4(浓) Na2SO4+SO2↑+H2O。 ②装置、收集:与制取氯气相似。 ③检验是否集满:用湿润的 试纸放在集气瓶口, 若变红证明已集满。 ④尾气吸收:通入 溶液中。 ⑤注意事项:因SO2易溶于水,制取SO2时一般选用较浓的 硫酸或稍加热,有利于SO2的逸出。 蓝色石蕊 NaOH 4.三氧化硫的性质(SO3)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三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易 挥发的晶体,熔点为16.8 ℃,沸点为44.8 ℃。 (2)化学性质:SO3能强烈吸水,在空气中发“烟”; 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2SO4,同时放出大量热,形成酸雾。 SO3+H2O H2SO4 SO3是硫酸的酸酐,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思维延伸 (1)SO2气体较易液化的原因是SO2分子是极性分子且SO2 相对分子质量(64)较大,它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2)SO2能与某些有机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且不稳定的 物质,所以褪色的品红溶液加热后溶液又变红色。 (3)实验室也可用浓H2SO4与Cu共热制取SO2。 知识点2 环境污染及防治 问题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常见的污染有哪几种类型? 怎样治理污染? 5.酸雨(pH5.6的降雨) (1)形成酸雨的成分: 、 。 (2)硫酸型酸雨的成因 ①SO2的来源 a. 燃料的燃烧。 b.含硫矿石的冶炼。 c. 等工厂的废气。 ②酸雨的形成过程 硫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 化石 硫酸 6.污染及防治 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工矿业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等 污染 控制污水任意排放,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治理 重金属、酸、碱、盐等无机物;耗氧物质 污染 调整能源结构;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 有害气体和粉尘 污染 防治措施 主要污染物 类 型 大气 水 土壤 思维延伸 考点1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比较 酸 雨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较强、能使氯水、溴水、酸性KMnO4(aq)、FeCl3(aq)等褪色或变色 较弱,为次要性质 易溶1∶40 有 毒 刺激性气味 SO2 温室效应 对环境的影响 无 漂白性 无 还原性 较弱,如:CO2+C 2CO 2Mg+CO2 2MgO+C 氧化性 化学性质 可溶1∶1 溶解性 无 毒性 无 气味 物理性质 CO2 要点深化 鉴别SO2和CO2的方法 (1)用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二氧化硫,不能使品红溶液褪 色的是二氧化碳。 (2)用氢硫酸,出现浑浊的是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2H2S+SO2 2H2O+3S↓。 (3)用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的是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 碳:2KMnO4+5SO2+2H2O K2SO4+2MnSO4+2H2SO4。 (4)用溴水,使橙色褪去的是二氧化硫,无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Br2+2H2O+SO2 2HBr+H2SO4。 (5)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二氧化硫,无明显 现象的是二氧化碳:2H2O+2HNO3+3SO2 3H2SO4+2NO, Ba(NO3)2+H2SO4 BaSO4↓+2HNO3。 例1 (2008·江苏高考题改编)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 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 的组合是(  ) CaCl2 NH3 CO2 ⑤ BaCl2 SO2 NO2 ④ Ba(NO3)2 SO2 CO2 ③ 石灰水 CO2 HCl ② 石灰水 SO2 CO2 ① 丙 乙 甲 序号 A.②③④ B.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