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禽流感的感染状况.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越南禽流感的感染状况

* 從不同層面角度,評論及反思臺灣對於禽流感疫情的整體應變能力 目前尚無法確定人與人之間的傳染過程,但由越南及泰國的病例研判,似乎有人傳人的危險。 防制人類感染禽流感的最好辦法,是將病毒感染控制在雞隻之間,千萬不要傳染到人體,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日本和韓國只有大型養雞場,但東南亞各國除大型養雞場外,還有許多小型養雞場,甚至在郊區或農村有很多家庭會在院子養雞,增加疫情控制於雞隻感染階段的困難度。(思考是否需要相關機構加強對家禽的管控和實際情況掌握)。 農畜牧業方面應配合加強與保健醫療(保護人類健康/保護環境)體系的聯繫,以維持環境衛生與從業人員健康。 與時間競爭:各國之間對疫情發生訊息缺乏有效聯繫管道與方式,為加速疫情在極短時間內擴散的主要原因。一旦發生疫病,各國應盡速研判疫情,並即刻通知WHO,以利整合全世界相關學者專家共同商討因應對策。 各國應以公權力執行有效措施,防止疫情的擴散。 * 急性嚴重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簡稱SARS)介紹: SARS病毒的傳染途徑:經由飛沫傳染或接觸患者的體液,可能為吸入或者黏膜和病人的飛沫和體液接觸而感染,SARS病毒數量達到高峰是在發病後的七到十天。 探究SARS病毒在中國起始發展原因 追蹤探索野外的SARS病毒 SARS病毒分子進化過程 以弱毒性的SARS病毒製作疫苗 William H. McNeill在瘟疫與人一書中曾提出:現代醫療體系高度集中化使得醫院成為多重性抗藥新病原的溫床,透過探病與就診的人潮擴散到整個社會,造成間歇性的流行疾病。 * 思考: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科學家透過對蝙蝠的廣泛調查,發現蝙蝠攜帶有類SARS病毒,認為蝙蝠才可能是非典病毒的源頭宿主。 (非典型肺炎:簡稱「非典」,SARS疾病最早被誤判為非典疾病) * 影片概要:思考 -- 病毒與人類之間有哪些現實衝突關係,而人類應如何面對這樣的互動關係。 * * * * * * * * 韓國禽流感擴散的途徑和原因(影片2’43”) * 反思:台灣對禽流感的反應 社會人文層面 科學層面 行政執行層面 媒體層面 * SARS 2003年根據官方數據說明:SARS在對台灣造成 六百多人染病,71人死亡。 經濟損失近七百億。 獨有的SARS疫情特色:院內感染比例超過九成。醫護人員染病比例也可能是全世界最高。醫院成為散佈疾病致人於死的場所,而不再是治病的好地方。 * 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科學家透過對蝙蝠的廣泛調查,發現蝙蝠攜帶有類SARS病毒,牠可能才是非典病毒的源頭宿主 根據2005/9/29美國《科學》雜誌,科學家只有在菊頭蝠屬中4個種裏可發現SARS病毒抗體和基因,而其中之大耳菊頭蝠就顯出示70%以上的抗體陽性比率,至於其他種屬則未檢測出類似病毒。雖然在基因組序列比對中蝙蝠類SARS病毒和人的SARS病毒的同源性達92%,可是甫自蝙蝠體內檢測得之的類SARS病毒應該仍尚不可能直接感染人類。 聯合研究小組根據研究發現:近年來已證實蝙蝠是一些重要動物源方面傳染病病毒之自然宿主,這類病毒可以感染人並也能感染動物),然被病毒感染之蝙蝠,其卻無臨床症狀。 * 病毒與人之間永遠的互動關係 (影片156) GrahamColm Original uploader was GrahamColm at en.wikipedia Page * Page * 參考書目 Neil A. Campbell, Jane B. Reece, Lisa A. Urry, Michael L. Cain, Steven A. Wasserman, Peter V. Minorsky, Robert B. Jackson (2008). Biology . Eighth edition.Chapter 19.page381~393. San Francisco: Benjamin Cummings. Peter H. Raven, George B. Johnson (2002). Biology. 6th edition, Chapter 19. Boston Burr Ridge: McGraw Hill. James Stevens, Adam L. Corper, Christopher F. Basler, Jeffery K. Taubenberger, Peter Palese, Ian A. Wilson. Structure of the Uncleaved Human H1 Hemagglutinin from the Extinct 1918 infleuenza Virus. Science (2004) 303:1866-1870 A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