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薄超细太阳电池陷光机制和光电耦合研究-材料学专业论文 word格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优秀毕业论文
-
-
精品参考文献资料
摘 要
材料成本的提高和微纳米集成电路的微型化要求太阳电池越来越薄或者越来 越小。太阳电池超薄膜化、超微型化的发展趋势给太阳电池陷光技术带来了前所 未有的挑战。陷光技术是近十几年来的热点,但是基于超薄超细太阳电池的陷光 研究目前尚不丰富 。本文以典型的超薄超细硅基材料为研究对象,结合表面等离 子体激元、光学黑洞等纳米光学,设计出新型的陷光结构并研究其陷光机制和性 能,最后建立光学和电学耦合的模型,并应用到了纳米线电池上。本文的主要研 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针对超薄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表面陷光,提出了 Ag 三角光栅和 Ag/电介质复合 三角光栅(DLTG)结构,分析了它们表面陷光的机制和性能。对 Ag 三角光栅陷 光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表面等离子激元对超薄电池陷光的具体机制可分为 P-模 和 W-模;在此基础上设计并优化了 Ag/电介质双层三角光栅结构,光栅优化的结 构为宽度 40nm,高度 130nm,周期 280nm。优化的 DLTG 超薄太阳电池的光电流 输出是没有 DLTG 结构的参照电池的 1.75 倍,同时它具有对入射角度不敏感的良 好性能。色散关系分析表明 DLTG 的 P-模与活性层中波导模几乎一模一样,从而 证实了光吸收增强的机制是表面等离子体把光耦合到活性层的波导模里 。DLTG 的陷光机制是表面电介质层减反射和表面等离子波共振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了单根纳米线太阳电池光吸收的表征方法和陷光机制,比较了纳米线太 阳电池和平板电池的吸收性能,探讨了单根纳米线不同排列的光吸收特点。对晶 体硅 SNSCs 而言,泄露模引起的吸收峰主要分布在大于 590nm 的波段,而小于 590nm 波段的尖峰则归属于纳米聚光镜效应 。无论是水平排列、竖直排列还是点 阵排列,间距对共振峰位置的影响小,而主要影响共振峰的强度。水平排列时最 佳间距和直径成反变关系,竖直排列时间距为零最佳。点阵排列的最佳间距等于 纳米线相互作用最强的间距。
首次提出和从数值模拟上证实了金属核能够提高单根 非晶硅纳米线太阳电池 的光学吸收这一可能性,并研究了各种陷光机制和各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 精细地调控核和纳米线半径,研究了局域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s)、泄露模 共振(LMRs)和米氏(Mie)散射分别对陷光的贡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对光捕获的贡献最要是 LSPs,其次是 Mie 散射,最后是 LMRs。为了最 大化 Ag 核的作用,对电池结构进行了优化。Ag 核半径 r 和纳米线半径 R 的最佳 组合是(r,R)=(36nm,130nm),此时最大的光电流增强为 16.6%。
指出光学黑洞经典模型的介电常数匹配在 κ 值比较大的情况下陷光效果不及
折射率匹配,因此采用折射率匹配来实现光学黑洞更优越 。非晶硅比晶体硅更适 合制备成光学黑洞结构,这是因为非晶硅具有较窄的光谱响应范围,并且用非晶 硅制备成的光学黑洞结构核壳尺寸较小。当非晶硅 SNSCs 半径 Rc 为 560nm 时, OBH 的外壳 Rs=4Rc 时陷光效果最好,在 425-650nm 较大范围内 Qabs 大于 90%。
针对太阳电池光学模拟和电学模拟难以结合的问题,把太阳电池模拟中的光
学和电学耦合起来,并把该种仿真技术应用到单根纳米线电池(SNSCs)中。模型 不但能够得到光学吸收效率,而且能够得到考虑载流子输运的量子效率和太阳电 池的伏安特性曲线,以及其他太阳电池涉及到的关键光电参数。对于考察的同轴 p-i-n 晶体硅 SNSCs,其尺寸越小,越需要高掺杂浓度,以便把耗尽层限制在整个 纳 米 线 直 径 长 度 里 。 但 是 随 着 掺 杂 浓 度 提 高 , 体 复合 会 增 加 , 当 掺 杂 到 1 ×
1020cm-3 时,EQE 谱下降明显。根据伏安特性得到掺杂浓度在 1×1019cm-3 量级时, 最大输出功率是 2.63mW/cm2。表面复合速率对 SNSCs 的光电性能影响比较大, 随着表面复合速率从 106 变化到 102,短路电流 Jsc 从 5mA/cm2 增大到 7mA/cm2, 与此同时开路电压 Voc 从 0.68V 增加到 0.72V。本征层的厚度对暗态 I-V 特性没有 影响,而光照下开路电压的提高主要来自光电流的提高。
关键词:超薄太阳电池;单根纳米线太阳电池;陷光机制;表面等离子激元;光 电耦合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Ab
Abstract
-
- PAGE IV-
-
-III-
Abstract
The increase of material cost and min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掺sio2钴铁氧体薄膜的制备及物性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柴油机燃用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仿真分析-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柴油生物柴油雾化质量数值计算及喷嘴内部流动和空化现象cfd模拟-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掺铒光波导放大器的增益带宽及实验研究-光学工程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柴油机燃用二甲醚非标重柴油的燃烧仿真研究-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掺c介孔纳米wo3纤维在不同外场作用下的气敏性能及机理分析-材料学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掺钕磷酸盐玻璃波导激光器的分析-光学工程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掺镱高增益氟磷酸盐激光玻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信息材料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掺聚丙烯纤维高强混凝土高温后红外与超声无损检测研究-结构工程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柴油机噪声辐射关键结构改进设计研究-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场景图像内容表述和分类研究-计算机技术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超大跨度轻型组合梁悬索桥的温度梯度效应研究-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超低功耗mnzn铁氧体研制-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超大型间接双曲冷却塔的风振特性及应力分析-结构工程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超大型海上风电浮式平台的水弹性响应分析-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超低功耗射频卡水表研制-物理电子学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超低功耗无磁热能表的研制-物理电子学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超大跨径uhpc连续箱梁桥扭转畸变效应研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超薄沥青混凝土磨耗层技术研究-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 超低能耗日光温室保温性能及其节能效果研究-结构工程专业论文 word格式.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