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孟子》与孟子思想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第二讲 《孟子》与孟子思想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本讲阅读书目及推荐版本: 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北宋·孙奭疏,十三经注疏本) 孟子正义(清·焦循撰,诸子集成本) 孟子译注(杨伯峻撰,中华书局)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讲授提纲】 一、孟子和《孟子》 二、“人性善” 三、“义利之辨” 四、“仁政”“王道”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一、孟子与《孟子》 孟子(前372?~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孔子之孙子思(孔伋)的再传弟子。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所多出的四篇,被称为《外书》。东汉赵歧注《孟子》,以《外书》为伪托而不注,此四篇遂渐亡佚。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孟子的主要思想: 人性善 崇义黜利 王道、仁政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二、关于“人性善” 《论语》: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子曰:“惟上知与下愚不移。”《阳货》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君子慎所习。”又曰:“上知不可使为恶,下愚不可使强贤。” 邢昺《论语注疏》:“此章言君子当慎其所习也。性,谓人所禀受以生而静者也。未为外物所感,则人皆相似,是近也;既为外物所感,则习以性成:若习于善则为君子,若习于恶则为小人,是相远也。故君子慎所习。然此乃是中人耳,其性可上可下,故遇善则升,逢恶则坠也。孔子又尝曰:唯上知圣人不可移之使为恶,下愚之人不可移之使强贤。此则非如中人性习相近远也。”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朱熹《集注》:“此所谓性,兼气质而言者也。气质之性,固有美恶之不同矣。然以其初而言,则皆不甚相远也。但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于是始相远耳。”并引程子曰:“此言气质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则性即是理,理无不善,孟子之言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朱熹又曰:“人之气质相近之中,又有美恶一定,而非习之所能移者。”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论语》之“性”:人性本然状态的好的方面。或者说,它有认定人性之本然状态是好的之倾向。 那么,为何不言?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先进》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微子》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公孙丑上》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尽心上》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踰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尽心下》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孟子的基本看法: 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所谓仁义礼智四端是也。这些善良的本性,都是“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 此外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充”。就是扩充、延展、推广“四端”之心,把与生俱来的善良本性发扬光大。这是孟子极为重要且一以贯之的思想。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第二,“学”。人性本是善良的,但是为什么还有人做坏事呢?罪魁祸首是“欲”,是旺盛的欲望蒙蔽了人的善良本性。所以孟子说: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第二讲《孟子》与孟子思想 怎样做到“寡欲”?要学习:“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习的目的,就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