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信仰与理性”的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世纪“信仰与理性”的解读

中世纪“信仰与理性”的解读 内容摘要:中世纪基督教一统天下,哲学是神学的附庸,诉诸信仰的宗教神学具有绝对的权威,然而哲学的思辨却需要理性的力量。这一时期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本文将从理性和信仰的调和、融通、分裂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父哲学 经院哲学 理性 信仰 欧洲中世纪被认为是“黑暗时代”,表现为政治的腐败和残酷杀戮,经济的压榨和疯狂掠夺,精神的欺骗和愚昧统治。恩格斯在评价这一时期的社会意识时指出:“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1 ] 在这个时代,“爱智慧”的哲学被披上宗教的外衣,只能以“婢女”的身份出现。但尽管如此,这一千多年的漫漫岁月,却也不乏哲学智慧的闪光。其实,中世纪并非像人们的习惯看法,与僵化和黑暗相联系,中世纪的历史与西方的历史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连续着。其中,中世纪的哲学就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西方哲学发展的轨迹,其基本问题是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中世纪哲学的发展过程,也是围绕理性与信仰的关系的。 一、教父哲学时期:理性和信仰的调和 教父哲学形成于奴隶社会末期,流行于欧洲封建化过程中,是历史大变革时期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也是中世纪前期的主导思想。 德尔图良有“拉丁教父第一人”之称,他认为“对上帝的认识”不可能靠科学和哲学的探讨取得,唯一的途径是对“教会权威”的信仰。德尔图良指出:“上帝之子死了,虽然是不合理的,但却是可相信的,埋葬后又复活了,虽然是不可能的,但却是可肯定的。”[ 2 ]德尔图良认为: 为获得和维护信仰,必须排斥、摒弃理性,或者说,信仰拒斥理解,拒斥理性的阐明。总之,信仰是绝对可靠的,教会具有绝对权威。 在教父哲学时期,建立起信仰权威理论体系的是奥古斯丁。他认为上帝是大而无量,善而无质,现存而无空间,永恒而无时间的;人们只有通过对上帝的爱,即对上帝的绝对信仰,才能认识上帝,从上帝那里获得启示,认识真理。 “信仰寻求理解”源自奥古斯丁在《论三位一体》第七卷中谈到如何理解三位一体时提出的“你们要是不信,定然不能理解”,后来安瑟尔谟将其表述为“信仰寻求理解”。关于三位一体的表述,奥古斯丁指出,“倘若这不能用理解力来领会,就要用信仰来把握,直到那藉先知说‘你们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理解’的主,照耀我们的心田。” [ 3 ]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信仰的坚决捍卫者和积极宣扬者。对上帝的信仰处于其思想的首位,但信仰没有取代理性, 他明确肯定“人是被赋予理性”的实体, 并且理性处于人的认识能力的最高阶段, 而信仰就是“以赞同的态度思想”[ 4 ] 。他认识到, 理性和信仰是相互依赖的: 理性为信仰作准备(语言的意义、权威的地位都需通过理性被接受) ; 信仰为理解开辟道路(“除非你相信,否则你将不会理解”)。信仰可将理性引向探究的重要领域, 理性则可通过显示某些(如不是全部的话) 天启真理的理性根据来加强、丰富信仰。[ 5 ]奥古斯丁提出“信仰寻求理解”的用意,不仅在于批判古代希腊晚期以斯多葛派为代表的独断论、以皮浪为代表的怀疑论、以德尔图良为代表的极端信仰主义,更在于在认识上实现方法论的突破,为寻求宗教真理指出一条由信仰走向体悟,通过内心反思来追寻上帝,达到理解,最后达到荣福直观的大道。 奥古斯丁坚持“相信,然后理解”的基本立场,强调信仰的先决作用和优先地位。但没有否定信仰对理性地依赖,而是明确肯定理性的认识论地位,并将理性实际运用于确证基督教信仰,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理性主义基础。因此,信仰和理解的先后关系不是绝对的。在信仰之前,需要一定程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信仰之后,需要更深入的理解。信仰不是基督教精神生活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信仰的作用在于为理性打开了理性凭自身无法进入的领域,帮助理性理解那些凭自身不能理解的对象。他说:“上帝不能憎恨他所创造的使我们优于其它动物的东西,让我们把信仰看作迎接和追寻理性的序曲,因为我们若无理性的灵魂,甚至不能信仰。” [ 6 ]奥古斯丁在信仰和理性关系问题上持调和立场,即不持信仰主义,也不持理性主义。这种中间立场在基督教哲学的初期是一种适宜而明智的选择。 奥古斯丁对于信仰的强调,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奥古斯丁第一次明确说出‘相信以便理解’后,他的这一表述让整个西方世界差不多消化了一千五百年,才在世俗哲学家中有所领悟。” [ 7 ] “奥古斯丁批判希腊哲学,旨在通过建立信仰世界观,以新的方式‘复活’一度被怀疑论所消解了的希腊实体论。在他那里,希腊传统的实体论哲学必须与信仰结合,才可以避免受怀疑论嘲责的尴尬。换言之,人只有在信仰之路上寻求人的确定性和归宿,才可以防止理论理性与信念世界的断裂。” [ 8 ] 二、经院哲学全盛期:理性和信仰的融通 作为最后一名教父哲学家和第一个经院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