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度高二语文同步课件:3.8 寡人之于国也(新人教版必修3).pptVIP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度高二语文同步课件:3.8 寡人之于国也(新人教版必修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度高二语文同步课件:3.8 寡人之于国也(新人教版必修3)

辗转诸国,四处游说,只有仁你看得最重;唇枪舌剑,才思敏捷,要把民放在心中。在你的词典里,第一页是“仁政”;在你的路途中,永不踏上的是霸道。在你的路上,你走得艰难,是因为你背上有仁政,心中有人民。大哉!奔忙于天下,为的就是天下。一串串脚印,留下的是你的智慧,一阵阵风吹不走的,是你的精神。仁者无敌! 你用缜密的思考提出一种关于“人”行为的准则:“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无此四者,非‘人’也。”你将孔子侧重个人修养的“仁”和“道”,发展为一种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你用铮铮铁骨的誓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宣告了什么才是顶天立地的“人”。 孟轲,你是站在历史之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你闪亮的思想会继续耀眼下去!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处于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的生活中;社会混乱,礼制崩溃,世风倾颓。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态势已初步形成。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社会兵员缺乏,劳力不足。各诸侯国也处心积虑地争夺人力。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他也曾采取了一些体恤百姓的措施,以求吸纳人才,但收效甚微。 梁惠王35年,孟子被“招贤”应邀到魏国,梁惠王迫不及待地向他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提出了他的政治主张。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孟子借梁惠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其矣”却“民不加多”的疑问,宣传自己“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 段解: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知的事例设喻,通过“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反问,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观点的话。 段解:由“王如知此……”两句转入正题,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 层解: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段解: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认为,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也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并把“使民加多”的问题跟行王道紧密联系起来。 段解: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孟子进一步提出养民、教民,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也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特别是对百姓“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更是孟子仁政思想的重要内容。 段解: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批判统治者的虐政,从反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 层解:第三部分,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①梁惠王采取过哪些政策治理国政?结果如何? 提示:措施:“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结果:“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②孟子明明反对战争,为何与梁惠王的交谈中却要用“战喻”? 提示:既投其所好,又便于揭露梁惠王的野心;既避免了直言的尴尬,又会收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③“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④孟子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提示:“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 ⑤孟子主张的养生措施是什么?这三种措施与上段的三种措施相比,有何不同? 提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这三种措施与上段的三种措施相比,显然是进了一步,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⑥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提示:孟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批评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对比,是多大的反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又是多么的残忍!多么的不仁!而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天灾,就如同把杀了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残害人民的不是荒年而是虐政! 【答案】孟子听到梁惠王的发问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述讲了一个“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变答为问,变被动为主动,牢牢地吸引住了谈话的对方,并使之按自己的思路走。而“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问题,对于“好战”的梁惠王来说,不但有吸引力,而且也十分简单。熟知兵法的梁惠王自然会回答:“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一旦梁惠王作出正确的回答,孟子就牢牢地把握了主动权,为本次辩论的胜利打下了基础;而且以此巧妙地回答了梁惠王的疑问,言外之意是:你虽然知道“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但这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扩张土地、敛取资财的需要罢了,这和其他诸侯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推行“仁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