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古代木质沉船整体打捞技术
孙树民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广州510640)
摘要:首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古代木质沉船的整体打捞方案,并且通过“南海Ⅰ号”古沉船整体打捞模型试验对此方案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古代沉船;整体打捞;水下考古;“南海Ⅰ号”
Whole Salvage Technique for Ancient Woody Sinking Ship
SUN Shumin
(Traffic and Communication Colleg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Abstract: A whole salvage scheme for the ancient woody sinking ship is present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scheme is validated by the model test of the whole salvage of the ancient sinking ship “Nanhai NO.1”.
Key Words: Ancient Sinking Ship, Whole Salvage, Underwater Archaeology, “Nanhai NO.1”
1古代木质沉船整体打捞方案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向西亚和欧洲进行商品贸易的重要通道,其中以瓷器贸易为主。在这条通道上,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原因,有无数的商船沉没海底。在这些海底沉船中蕴藏着大量的历史、、、、、、23.8m,宽约9.6m,型深约3m;(2)船体材料:木质;(3)载货:陶瓷及其它器物;(4)沉船地点:广东上川岛附近海域;(5)沉态:正沉;(6)现场水深:22~24m;(7)海底土质:表层为淤泥,下层为淤泥质土;(8)埋入泥土深度:约1~2m。
2.1沉井与底梁的设计
2.1.1沉井的设计
模型试验采用的沉井尺寸(内部净空)为长×宽×高=4.5m×2m×1m,即长、宽、高分别为“南海Ⅰ号”沉船整体打捞拟采用的沉井长、宽、高的1/6。沉井结构为一无底的箱型结构,其顶部和底部均为箱型截面圈梁,上下圈梁之间有竖向的箱型截面柱相连,沉井底部沿纵向预留五个穿底梁的孔洞(尺寸为0.85m×0.15m),并且在沉井底部一侧设置有牵引底梁时可为钢丝绳导向的装置。
沉井下沉1米受到的湖底泥土的阻力为[2]:
沉井自重约为30KN(3T),因此还需要约90KN(9T)的压力才能将沉井下沉到泥土中1米。采用混凝土预制块静压沉井,共有三个混凝土预制块,每个重3.3t。
2.1.2底梁的设计
底梁为一箱型截面梁,长×宽×高=2.2m×0.8m×0.1m。为了便于底梁穿越沉井内部的泥土,底梁一端设计成尖锥形,同时为了防止底梁被从另一侧拉出,底梁另一端设计成锥形扩大端。
底梁穿越沉井内部泥土时需要的最大牵引力为:
2.2沉井的下沉
首先按照沉井的尺寸在湖中打下四根定位钢管桩,然后利用汽车吊将沉井沿定位桩吊放到湖中。
沉井的下沉是通过混凝土预制块的静压来实现的。而混凝土预制块的吊放也同样是利用汽车吊来协助完成的。
沉井静压下沉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将一个混凝土预制块吊放到沉井中间位置使其均匀下沉到一定深度;然后将此混凝土预制块移动到沉井的一端(此时沉井的沉降会有些倾斜);再将第二个混凝土预制块吊放到沉井的另一端(此时沉井的沉降倾斜会有所改善);最后将第三个混凝土预制块吊放到沉井中间位置并注意调整其位置以使得沉井的沉降尽可能均匀。
沉井的静压下沉见照片图1。
图1 沉井的静压下沉
2.3底梁的穿引
首先将一条两端带有横向短钢筋(其作用是方便推拉和挂钢丝绳)的粗钢筋从沉井一侧预留的孔洞捅到另一侧与此正对的孔洞,然后将钢丝绳挂在粗钢筋一端的短钢筋上,接着用力拉粗钢筋的另一端就可以将钢丝绳穿越沉井。利用专业起重公司的汽车吊可将底梁吊放到沉井远离湖岸的一侧。由于底梁在水中的重量只有40kg左右(底梁在水面以上的重量达到200kg左右,但是在水中底梁受到的浮力则有160kg左右),在试验人员的操作下可以方便地将其就位(连接上钢丝绳并对准沉井上预留的孔洞)。
将靠近湖岸一侧的钢丝绳绕过沉井底部起导向作用的钢管与汽车吊的吊钩相连,然后利用汽车吊缓缓牵引连接着底梁的钢丝绳,同时在试验人员的协助下,底梁被慢慢牵引到沉井内部直至贯穿沉井底部。
底梁的穿引要比原来预想的顺利得多,这要归因于底梁两端结构型式和沉井底部一侧起导向作用的钢管结构型式的合理设计。
底梁的穿越过程中需要的最大牵引力为44.6kN,与理论计算值(43.3kN)较接近。
底梁的穿引见图2。
图2 底梁的牵引
2.4沉井的吊起
首先要将压在沉井上面的三个混凝土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计算机控制技术》期末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pdf VIP
- 福建省2025届高三毕业班3月适应性练习卷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 有修复性和抗氧化性MXene基导电水凝胶的制备方法.pdf VIP
- 浅析生本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doc VIP
- 全新综合英语三册unit4imaginationandcreativity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pptx
- 公路收费站春季消防培训.pptx VIP
- 2024银行审计人员年终工作总结(8篇).docx VIP
- 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档案(1).pdf
-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本”理念的实施.docx VIP
- (2025届江苏省苏北七市高三语文二模)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