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节食品添加剂测定.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 漂白剂——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的测定 漂白剂是指使食品中有色物质经化学作用分解转变为无色物质或使其褪色的食品添加剂。 有氧化型漂白剂和还原型漂白剂两类。 氧化型漂白剂有:过氧化氢、次氯酸 还原型漂白剂有:二氧化硫、亚硫酸钠等 食品加工过程中要求漂白剂除对食品的色泽有一定作用外,对食品的品质、营养价值及保存期均不应有不良的改变。 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的测定方法有多种。 一、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国标中第一法) (一)原理 亚硫酸盐或二氧化硫,与四氯汞钠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物质,其色泽深浅与亚硫酸含量成正比,可比色测定。反应式如下: α—羟基磺酸 盐酸副玫瑰苯胺 黄色 副玫瑰苯胺 Α—羟基磺酸 (二) 说明与注意事项 ① 颜色较深样品,需用活性炭脱色。 ② 样品中加入四氯汞钠吸收液以后,溶液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在24小时之内稳定,测定需在24小时内进行。 (四氯汞钠作为萃取剂,如果用水萃取,易造成SO2的丢失,20℃时,1体积水溶解40体积SO2)。 ③ 此方法适用于含SO2 < 50 ppm,含量高时适于用碘量法及中和法测定。 ④ 四氯汞钠毒性甚大,有人研究用EDTA代替。 二、蒸馏滴定法 (一)原理 在密闭容器中对样品进行酸化并加热蒸馏,蒸出二氧化硫,然后用乙酸铅溶液吸收,用浓盐酸酸化,再用碘标准溶液滴定。 样品中的亚硫酸盐在弱酸性条件下加热溢出,用pH6的水承接,然后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根据碘标准溶液消耗量计算出样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SO2 +I2 + 2H2O H2SO4 + 2HI (二)操作方法 1、样品处理 2、测定 §6 食用合成色素的检测 为了弥补食品中本来特有的色泽在加工、储藏中的损失, 使其尽可能恢复至原来的颜色,除采取一定护色措施外,往往还得添加一定量的食用色素,进行着色。 这些靓丽的色泽能促进人的食欲,给人以美感,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在各种花色蛋糕、冰棒、糖果、果脯、饮料、色酒、果酱、罐头中都有色素。 食用色素就来源可分为天然色素及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 天然色素——是从一些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目前我国开发有80余种。如:红曲米粉、辣椒红、辣椒黄、姜黄、叶绿素铜钠盐、虫胶、番茄红素、红花黄、焦糖色、胡萝卜素、黄酮类色素等。 优点: 其安全性相对高,有的有营养价值,个别有毒如:藤黄剧毒! 缺点: 稳定性差,着色能力差,难以调出任意的色泽,且资源较短缺,目前还不能满足食品工业的需要; 合成色素是用有机物合成的,主要来源于煤焦油及其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合成色素具有稳定性好、色泽鲜艳、附着力强、能调出任意色泽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范围及用量须加以限制。 合成色素如:笕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桔黄、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等。 目前,在食品行业中使用单元色素已较少,需使用复合色素方可达到较满意的色泽,因而给其分析测定带来了一定困难。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 5009.35--2003 薄层层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苏丹红”风波 “苏丹红”型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这种色素常用于工业方面,比如溶解剂、机油、蜡和鞋油等产品的染色。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苏丹红”会导致鼠类患癌,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偶氮类、油溶性的化工染色剂,1896年科学家达迪将其命名为苏丹红并沿用至今。苏丹红被大量地用在工业、化学和医学领域,用于机油、汽车蜡和鞋油等工业产品,以及生化毒理学研究的着色剂等。 目前,苏丹红系列常见4种,其中二号、三号和四号均为一号的化学衍生物。苏丹红一号为暗红色;二号为红色;三号为有绿色光泽的棕红色;四号为深褐色。 2005年3月,国内已经证实的“涉红”产品名单: 肯德基?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 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美味源桂林辣椒油和美味源金唛桂林辣椒酱 麦当劳?麦当劳西部烧烤调味汁?调味料 麦当劳地戎芥末蛋黄酱?调味料 麦当劳凯馓调味汁(普通脂肪型)?调味料 麦当劳凯馓调味汁(低脂肪型)?调味料 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田洋牌“辣椒红一号”复合食品添加剂 河北邯郸中进天然色素有限公司?辣椒精 珠海市“公仔DOLL”牌产品?公仔日式碗面 牛肉味公仔米粉 劲辣牛肉味公仔面 公仔拉面屋红烧牛肉(两种) 公仔拉面屋红油排骨 牛肉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