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科室疼痛科-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图书馆.docVIP

报送科室疼痛科-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图书馆.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送科室疼痛科-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图书馆

报送科室:疼痛科 图书馆推荐最新文献信息 (2017年3月22日共34篇) 1.慢性内脏痛的病理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新进展 慢性内脏痛(Chronic Visceral Pain, CVP)是指来自内脏器官的疼痛,它有别于躯体痛。功能性胃肠疾病如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病人常常伴有慢性内脏痛。由于CVP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和新疗法的发展缓慢,因此,目前针对内脏痛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且效果不佳。建立更符合临床疾病特征的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CVP发病机制和设计个体化治疗举措的关键所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和应激等不良刺激与CVP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在这篇综述里,我们将以慢性内脏痛中功能性胃肠疾病为例,首先介绍用于模拟CVP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并从应激、炎症、肠道菌群紊乱和免疫功能改变等多方面讨论慢性内脏痛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最后,我们还对功能性胃肠疾病如IBS和慢性胰腺炎性内脏痛的新的潜在治疗方法和举措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作 者 张弘弘?(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215123);?孙艳?(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215123);?徐广银?(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215123); 刊 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年23卷01期?2-20页?? 关键词 慢性内脏痛?动物模型?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胰腺炎?表观调控?疼痛治疗 慢性颈肩臂痛的长期病程及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 颈肩臂痛在发达国家,因其较高的患病率、医疗开支和残障率,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病程12个月以上的病人达2.3%~41%,主要症状为疼痛僵硬、麻刺感、体能或协调能力下降、温感差异。Huistede等人根据症状将其定义为:颈肩臂部的肌肉骨骼疼痛综合征,除外急性创伤或系统性疾病因素。以往对慢性颈肩臂痛的长期病程知之甚少。尽管肌肉骨骼痛通常是良性、自限性的,但也经常是持续性、反复发作的。康复率远低于预期:颈肩痛病人,在3个月后痊愈的仅有24%,在12个月后痊愈的仅32%。疼痛发作最常见的风险因素是既往发作史。本文根据一项纵向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Doetinchem队列研究),不仅分析了荷兰人群样本颈肩臂痛在15年间的长期病程变化,还研究了社会人口、生活方式、心理健康、体力负荷与病情发生或持续的相关性。 作 者 邵甲云(译);范颖晖(校) 刊 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年23卷01期?21-22页?? 膜片钳技术在慢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改变中的应用 目的:以骨癌痛大鼠为例,探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慢性痛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急性分离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神经元,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对照组和骨癌痛组大鼠小直径DRG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及TRP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 1)的电流,分析大鼠小直径DRG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可以记录到骨癌痛大鼠的小直径DRG神经元静息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增加、爆发动作电位的阈值降低、TRPV1通道的电流幅度增大。结论: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可以有效而直观的记录到单个神经元动作电位和电流的变化,并由此对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慢性痛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 者 蔡捷?(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北京,100191);?方东?(河南大学药学院,开封,475004);李松?(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北京,100191);?邢国刚?(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北京,100191); 刊 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年23卷01期?25-28页?? 关键词 全细胞膜片钳?背根神经节?慢性痛?动作电位?电流?Whole-cell patch-clamp?Dorsal root ganglion?Chronic painAction potential?Current 尾核内催产素对痛阈的调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尾核内催产素(oxytocin, OT)在痛行为调制中的作用,及其与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WQ-9E型钾离子透入痛阈测量仪测痛。以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最小电流强度(mA)作为痛行为反应值,将间隔1 min的3次痛行为反应值的平均值作为一次痛阈,每间隔10 min测定痛阈一次,取给药前的两次痛阈的平均值作为基础痛阈,给药后各次的痛阈与其相比,计算痛阈变化的百分数(%)。实验分三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