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南省2018届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及训练素材.docVIP

(河南)河南省2018届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及训练素材.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河南省2018届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及训练素材

高考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答题时如果能注意一些技巧,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注意的是把握诗歌的题目。古代诗歌的题目往往传递给读者一些有关这首诗的主要信息,它们往往涉及到这首诗的叙写、抒情的对象或内容。比如,唐代诗人贾岛的五言绝句《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刀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题目“剑客”就表明了这首诗叙写的对象。同样,宋词中的题目所起的作用也是一样的。以辛弃疾的《永遇乐?怀古》为例,题目就概括了这首诗的内容:作者在京口北固亭追怀古事。 其次要体会诗中意境。鉴赏评价诗歌时,体会意境非常重要。诗人用简单的笔触勾勒了一幅幅画面,创造了一个个意境,这其中的意韵和情感就需要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去领会。比如,宋诗《约客》写诗人在江南的一个雨夜等待客人,而客人“过夜半”还未到的事情。诗歌结尾写到“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时就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如果是你,处在当时的情景下,你在“闲敲棋子”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心理活动呢?外表虽然是闲适的,但内心却是非常急噪的,所以诗后题目上的选项B说“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就不对了。 再次还要掌握古代诗歌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下面为同学们介绍4种经常考到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比如,明代诗人于谦在七言绝句《石灰吟》中写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在这首诗中,借吟咏石灰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表达了诗人不怕艰险、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里运用的就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比如,唐代诗人王维在《鸟鸣涧》一诗中是这样写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柔和的春夜图。当春夜来临之时,万物都陶醉在夜的宁静里。诗人用明月、落花、鸟鸣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不乏生机的氛围。诗人的心境、思想和春山的环境揉在一起,互相默契,互相作用,情与景交融在一起。 3、古代诗歌在情感的表现上往往是卒章显志,到诗歌的最后一二句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比如,李白的《赠汪伦》中写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单看前三句是看不出什么名堂的,直到看到最后一句,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前三句都是为诗人表达汪伦对自己的深厚的情谊做铺垫的。 另外,还要注意衬托、比喻、对偶等手法的运用。所谓衬托指的是为了使某一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和对照的方法。比如,在上文提到《鸟鸣涧》和《赠汪伦》两首诗中都用到了这种手法。一个是以鸟鸣之声衬托春涧的幽静,一个是以桃花潭水的深度衬托出汪伦对自己的深厚的情谊。 诗歌鉴赏评价的题型可以千变万化,但我们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古代诗歌知识,掌握了一定的鉴赏评价的方法,应该是能够从容应对的。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恋的? 答案: 1、“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2、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使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二、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诗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3.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答题思路与参考答案】 1.(考查意图:概括这首诗的主旨。答题思路:整体感知内容,抓住关键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分析概括。) 表达了戍边战士不畏艰辛,英勇杀敌,为国尽忠的爱国激情。 2.(考查意图:鉴赏多种表达方式运用的艺术效果。答题思路:先明确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然后结合诗句概括。) 第一、二两句描写了唐代西北边陲的广阔画面。交代了戍边战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第三句概括了边地战争艰苦,战事频繁。第四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身经百战的战士为国尽忠的豪情。 3.(考查意图:鉴赏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大体思路:语言或表达技巧只需选一个方面作答即可,审题时要注意这一点。如果选择鉴赏语言,注意揣摩遣词造句在写景状物,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如果选择鉴赏表达技巧,先要明确表达技巧包括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象征、比兴、衬托、烘托、对比、铺垫等,然后研读诗句分析概括。) “穿”,磨穿。写出了战争的艰苦,战事的频繁,表现了戍边战士英勇无畏的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