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试题的评价方式探讨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共18张PPT.ppt

从高考试题的评价方式探讨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共18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高考试题的评价方式探讨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共18张PPT

从高考试题的评价方式 探讨化学二轮复习策略 杭州四中 王爱富 waifing@163.com 高考试题的变化 评价方式的改变 试题的内容与形式---- 知识的呈现方式的改变 评价的价值取向的改变 高考试题评价的特征 试题的“形” 试题的“势” 从学科范畴角度看知识分类与试题的知识呈现方式 2.试题与知识的情景性(自然知识)----- 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 1.试题与知识的社会性、人文性------ 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及其思想 一、从高考试题的知识呈现方式探讨复习策略 一、从高考试题的知识呈现方式探讨复习策略 人文知识 社会知识 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及其思想 1.试题与知识的社会性、人文性 复习策略: 专题设置“化学学科特点及其思想”案例 【案例1】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案例2】新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1.试题与知识的社会性、人文性------ 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及思想 试题形式: ①从化学科学发展的视角 ②从化学与社会的视角 ③从化学与生活的视角 ④从化学发展史的视角 ------------ 试题特点: 融合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与化学知识的结合进行考查 试题的价值取向: 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反映化学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哲学思想。 一、从高考试题的知识呈现方式探讨复习策略 伍秀芳 一、从高考试题的知识呈现方式探讨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在问题情境中实现知识的变化 2.试题与知识的情境性 【案例3】离子反应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自然知识 借助生产、生活、科研等实际问题,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 【案例4】工业生产流程中体现可持续的发展思想 一、从高考试题的知识呈现方式探讨复习策略 2.试题与知识的情境性 试题形式:创设问题情景 实验现象、模型、图表、文字描述等提供某些信息 试题特点: 题设情景新颖、鲜活,密切联系自然和生产、生活实际。 试题价值取向: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学以致用。 选 材 视 角 1.物质的性质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联系 2.物质的结构、性质的变化体现物质的重要应用 3.以实验探究为主的物质性质变化 体现试题的情境性 一、从高考试题的知识呈现方式探讨复习策略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知识立意 能力立意 问题立意 高考命题改革经历 二、从高考试题的立意形式探讨复习策略 知识取向 双基取向 能力取向、实际应用取向 科学素养的多元化取向 试题编制的走向: (1)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2)以现实问题立意。 二、从高考试题的立意形式探讨复习策略 试题特点: 突出化学学习规律,强化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 试题形式: 创设新问题情景 创设新设问角度 突破原认知局限,延伸知识逻辑 二、从高考试题的立意形式探讨复习策略 情境、设问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能真实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独特价值,并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迁移创新。 试题价值取向: 策略1:多角度归纳提炼,构建策略性知识 二、从高考试题的立意形式探讨复习策略 策略2:以问题情境为载体,构建策略性思维 【案例7】SO2的性质研究及尾气的处理 【案例5】 从曲线变化看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行为 【案例6】 从图像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三、从高考试题的能力构成要素探讨复习策略 【2010年】(14分)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固体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 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单质乙就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 ,丙的电子式为 。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 A. KCl B. KNO3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