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180413353.ppt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18041335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课件20180413353

(2) 答案 (1)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2)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答题反思 地理特征描述类试题解答思路一般比较清晰,影响答题的关键是信息解读。例如,本题第(1)问要求判断地形特征,海拔的高低可从等高线数值获得,判断地形类型要将海拔和等高线的特征结合,高于1 000 m的地方等高线较为稀疏,低于1 000 m的地方等高线较为密集,则为高原地形。特殊地形类型,如黄土高原要根据地理位置来判断。 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1.直接判定法 在卫星遥感图像上,较大型的地物可根据其色调、形态等直接判定,而一般地物个体的细部特征都看不清楚。因此,在卫星遥感图像上直接判定地物一般是依据其色调和形态进行。下表示意部分地物在遥感图像上的形状和色调特征。 读图1 卫星遥感影像图片的判读方法 地物 形状特征和色调深浅 河流 常为界线明显、自然弯曲、宽窄不一的带状,上面常有堤坝、桥梁等人工建筑。河水比较混浊或者水较浅,则色调浅,河水清澈或水较深,则色调较深。 湖泊 湖岸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较为明显,常为均匀的深色调。 城市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排列较整齐;砖木结构的房屋排列不是很规则;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浅灰;砖木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深灰;夜晚城市在周围深色调的背景下,呈现为点状或面状亮区。 道路 一般呈线状延伸,道路间有交叉点。色调从浅灰到深灰。简易公路多为砂石路面,色调较浅;沥青路面呈现深灰色。 农业用地 在形态特征上常常是被道路分隔为一块块长方形。 林地 往往可以观察到高大树木投下的阴影。 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2.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主要是将图像与地面资料进行对比。对比的目的在于建立卫星图像与实地地物或现象的对应关系,使判读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3.逻辑推理法 基于卫星图像的特点,对卫星图像的判读可借助各种地物和自然现象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图像上表现出的特征,用逻辑推理方法,判定某一地物或现象的存在及其属性。例如,从水系分布的格局,可推断出当地的岩性、地貌类型等方面的信息;从植被类型分布,可推断出土壤类型等方面的信息。 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示例2 [2015江苏地理卷]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读图回答(1)—(2)题。  图1       图2 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1)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2)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A.减少了1 800平方米 B.增加了1 800平方米 C.增加了2 700平方米 D.减少了2 700平方米 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读图指导 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解析 (1)解答此题要仔细观察位置,甲所在位置用“星号”表示,不是文字甲所在的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在河流上,可推断其所处的地形是山谷。(2)根据材料,每格占900平方米,比较不同时期变化,可知冰川面积减少了2 700平方米。 答案 (1)A (2)D 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读图2 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 首先,要明确GIS图层是由许多的专题地图叠加形成的,这些专题地图是由许多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在计算机中生成的,它们分别反映了某种专题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其次,要明确不同的专题地图反映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例如,从水系图中可以找到河流的上游地带,而河流的上游往往是山地,在地形图中则常表现为等高线较为密集,有一定的坡度等特征。 再次,要明确图层叠加之后会形成一个可以反映多个地理要素分布特征的新图,在这幅新图中的某个位置上,我们就可以综合考虑各个要素,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场所进行选择或评价。 下面列举一些图层叠加后产生的新主体: 叠加图层 新生(应用)主体 人口密度与交通线路及规划图 新建商业中心选址 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 泥石流易发区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 耕地的分类和评价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区域规划 深埋垃圾场选址 人口密度图、行政区划图、行政区人口基数 各行政区人口增长率 坡向分布、岩石倾斜方向 滑坡易发区 地理 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