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1-4物质性质探究2.ppt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1-4物质性质探究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1-4物质性质探究2

云旭虹 2014.8.26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合作复习: 1B; 2C; 3D 合作复习: 1B; 2略 属于物理变化:②③④⑥ 属于化学变化:①⑤⑦ 当堂检测:1C; 2B; 3C; 4C; 5D; 6C; 7C;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 一、物质的性质 一、物质的性质 物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 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来表现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延展性、挥发性等 毒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等 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来表现 铁:纯净的铁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无味;熔点1535℃;沸点2750℃;密度7.86 g/cm3 ;能导电;有良好的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 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被氧化生成铁锈 ;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能与一些盐反应置换出其他金属。 一、物质的性质 二、区分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 酒精挥发; 镁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水结冰; 蜡烛受热熔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酒精易挥发;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水能结冰; 蜡烛受热会熔化; 铜可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会出现:能、会、易、可等字眼。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酒精挥发; 水结冰; 蜡烛受热熔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镁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铜可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酒精易挥发; 水能结冰; 蜡烛受热会熔化; 随堂练习 1.(2012广州)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C 随堂练习 2.下列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 ) A氧气能使食物腐烂 B氧气能使钢铁生锈 C氧气能供给动物呼吸 D氧气能液化成淡蓝色液体 3.下列属于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 ? ) A铜片表面呈黄色 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会变黑 C铜线的导电性很强 D铜的密度为8.9g/cm3 4.氮气具有的下列性质中,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 ? ? ) A常温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B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 C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能与氢气作用变成氨 ? D极难溶于水 D B C 一、观察与问题 二、假设与预测 三、实验与事实 四、解释与结论 五、反思与评价 六、表达与交流 一般科学探究分六步进行: 用化学实验法对铜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后有什么变化? 变黑的是什么物质? 一、观察与问题 A 可能是烟灰; B 可能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二、假设与预测 三:实验与事实 设计实验证明: 黑色物质可能是烟灰;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用干净的棉布擦拭铜表面的黑色物质 擦不去 黑色物质 不是烟灰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铜片置于 敞口试管中加热 变黑色 不是烟灰,可能 是铜与氧气反应 生成的新物质 进一步实验:铜片不与火焰接触时加热 设计实验进一步证明可能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铜片置于 密闭试管中加热 不变色 黑色物质是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四、解释与结论 解释:铜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了黑色氧化铜 结论:黑色物质是 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六、表达与交流 加热 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铜+氧气 → 氧化铜 五、反思与评价 上述的结论是否正确,可通过对生成物的鉴别实验去证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