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课时 山西基础教育网.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时 山西基础教育网

人教版:《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我们痛恨一个“说谎的孩子”,痛恨他一连几次谎称“狼来了”把山下的人骗上山去。可有人却说“世界会因为谎言而丑恶,也会因为谎言而美丽”,也就是说“善意的谎言不但不受谴责,反而还会让人存感激!”有这样的事吗?   2.听故事   出示图画、声音并茂的动画《别饿坏了那匹马》故事式课件。   【设计意图:听故事是大人小孩都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讲故事能让学生喜欢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也课堂教学。】   3.引出课文题目   故事讲完了,大家知道事故事的名字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美丽而善意的谎言”——板书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齐读课题。)   让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听了故事后有何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   二、结合自读导语,有由题思启,默读课文   预设提出的问题:   1.文章为什么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题?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前导语的提示,学会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   三、再读课文,自主感悟。   “别饿坏了那匹马”,我们知道,原本无马,残疾青年却假称有马,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体味,去揭开这个谜底。   1、学生再次阅读,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谎言?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灵?在文中找出依据。   2、同桌交流自读情况,探讨问题。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从课题开始探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引导探究,潜心会文。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青年是怎么想的?)——板书:良苦用心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指导:深入理解谎言的善意 ——板书:善解人意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4)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 “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3.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生活中你有遇到过这样的例子吗?   (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师:“我”的知恩图报,父亲的善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