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 阴阳五行说的宗教化讲解材料.ppt
第三讲 阴阳五行说的宗教化;一、宗教化的基础:;2、基础:
(1)阴阳说
A、 殷商时期:阴、阳指的是自然天象。
在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经出现“阳”字。金文中,已经出现“阴”字。从写法看,“阴”是乌云遮住太阳的象形,“阳”是日出的象形,都指自然天象。;B、西周时,阴、阳指的是阴阳二气。
《国语》记载: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C、从《周易》来看,阴、阳指茅盾范畴。
《易传·系辞》有“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阴和阳之间的“感应”(交互作用),推动宇宙生生不息,变化无穷。 ;《易传》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万事万物”表示宇宙的产生形成过程。
其中,太极表示宇宙的根源和阴阳统一的状态,用阴和阳表示既对立又统一、相反而又相成的双方;
;在用―、--两种符号分别表示“阳”和“阴”,并将这两种符号两两重合,达到“四象”;
由“四象”与阴、阳分别结合,进而组合成为八经卦;
再由八经卦相互重合成为六十四卦。将阴、阳的辩证运动过程,表示为数的运动过程,成为符号化的推演系统。;(2)五行说;二 、宗教化的历程;(2)“五德”相胜:
指五行之间“克”(“胜”)的关系: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
五行相胜:土←木←金←火←水←土
;另外还有“五行相生”说: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在《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 中有记载,至于由谁提出以不可考。
五行相生:土→金→水→木→火→土
;(3)五德终始说与王朝更替的联系
根据《吕氏春秋·应同》篇记载,邹衍认为,王朝更替的次序是:
土(黄帝,尚黄 )→木(夏禹,尚青)→金(商汤,尚白)→火(周文王,尚赤)→水(?)→土(?)。 ; 按照邹衍所说的“五德终始”规律,循环保佑不同的朝代 。
汉代应该尚何“德”?(《史记·高祖本纪》;张苍;贾谊);(4)五德终始说的实质:??王朝的更替归结于天意,主张有一种神秘的时运或气数在起作用。
这种时运或气数,既不是殷人的上帝,也不是周人有“德”性的天,而是一种表现天意的、呈现为一定规律性的神秘趋势,比周人的“天”增加了形式性和神秘性。 ;2、“五帝”崇拜(战国秦汉时期); 西帝名少皞,属金德,主秋,金为白色,又名白帝;
北帝名颛顼,属水德,主冬,水为黑色,亦称黑帝;
中帝名黄帝,属土德,主季夏,土尚黄色,也称黄帝。;(2)从历史进程上看:
汉高祖刘邦自立黑帝祠,五帝祭祀才算完全。
汉文帝在渭阳立五帝庙,庙内有五殿,方位、门色均按照五行说来安排。又在长门建五帝坛,祭祀五帝。
;3、太一神(汉代);4、董仲舒“天人感应”论;儒家思想:
A、提出了“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的思想,这是对先秦“道统”观的发展。
B、提倡儒学内省的修养论,重视对德与才关系的探讨。
C、处理好仁义与功利的关系,提出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观点 。;(2)天人感应论:
A、内容
天和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感应”关系。天主宰着人,人也能感动天。(祥瑞、天谴)
;B、对天人关系的分析:
a、天:指意志之天
b、人:指君王、天子
c、天人关系被董仲舒独断的约化为重点讨论天和天子的关系。;C、天人感应论的理论基础:“人副天数”原理。
人是天的副本或缩影,人的身体、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等都来源于天,与天类似。 ;《春秋繁露》: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晴,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情,春、秋、冬、夏之类也。 ;比如:
天有四时(春夏秋冬),王有四政(庆赏罚刑),人有四肢;
天有五行,政有“五官”(司农、司马、司营、司徒、司寇),人有五德(仁义礼智信),身有五脏;
天有阴阳,而且“阳尊阴卑”,“贵阳而贱阴”,人也有君臣、父子、夫妇,而且君、父、夫为阳,为尊贵,臣、子、妇为阴,为卑贱。
;“化”具体指天与人的中间环节是阴阳五行的变化,意思是说,天意要通过阴阳五行的变化表现出来。 ;D、地位:
a、董仲舒将阴阳五行说和“天”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阴阳五行说的宗教化由此定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