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生必看职场圣典】
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
——杨萃先
致 谢本书中的素材, 全部来自于我在新东方所教授的“面试口语”班的学员朋友们。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 我亲眼见证甚至亲身参与了他们的“求职工程”。
有的学员, 过五关斩六将, 挤进了竞争激烈的世界500强公司, 比如说, 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宝洁公司、 联合利华, IT与通讯行业的英特尔、 IBM,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汇丰银行等等。
也有的学员, 幸运地加入了同样竞争激烈的国内各企事业单位, 比如说, 中国移动、 华为等公司, 以及海关、 税务、 法院等热门的公务员岗位。
当然, 更多的学员加入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型和小型公司, 开始了他们可能波澜不惊但也很可能异彩纷呈的职业生涯。
回首处, 他们带着三分迷茫和七分希望来到新东方的课堂, 将自己对前途、对择业、 对面试的种种疑惑向老师倾诉, 就是这种种疑惑, 构成了本书的主线, 使本书得以不施脂粉却前所未有的真实动人。
再回首, 他们带着三分惴惴和七分自信经历了外企、 国企、 私企、 公务员等等大大小小的面试, 并且在第一时间把带着热度甚至有些许火药味的面试经过分享给我们。就是这新鲜的第一手材料, 构成了本书最亮丽的风景, 使得本书具有高度的参考价值, 也使本书得以在未出版之前就受到学员的关注。
感谢所有参与此书的学员朋友们, 没有他们的真心参与, 就没有这本书的诞生。
特别要感谢的, 是这些朋友们: 郁欣、 杨艳、 魏绮婷、 陈晓萍、 钟蔚文、 李俊周……
杨萃先
于新东方学校序一三年前,我在新东方学校开始执教“面试英语”一课。在新东方的课堂上, 在各大高校的讲座现场,我接触了成千上万的求职者。他们中大多数是对求职毫无经验白纸一张的应届毕业生,但也有已经工作了几年正思量着骑驴找马的老毕业生。在他们的眼中, 迷茫与希望并存,焦虑与期待齐飞。为什么投递出去的简历杳无音信?网申失败后可否进行“霸王面”?“挂面”之后还可以申请吗?……他们充满了焦灼与疑惑, 个个都有“两肚子”的问题要问。这些问题, 或化为课堂上高高举起的手, 或化为课堂下一封封email, 如急风骤雨般向我席卷而来。
有些问题, 重大到事关人生设计:
Tracy老师, 我学的是会计, 可是我一见到数字就肚痛!我想转行可是又没有其他的技能, 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Tracy老师, 我学的是企业管理, 这个专业大而不精, 我想继续读研究生, 可是很多人告诉我这个专业读了研更不好找工作, 是这样吗?
Tracy老师, 我学的是人事, 在一家小公司做了两年人事助理, 不瞒您说, 我闲得都快长毛了!我想辞职, 找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人家都说做外贸业务员很有挑战性, 可是我英语又不好, 我想辞职到新东方学一年英语, 您说我的想法对吗?
……
有些问题, 宏观到无法回答:
外企需要什么样的人?
如何才能加入宝洁公司?
进大公司好还是进小公司好?
……
更多的问题, 是无数的细节, 可能微不足道, 也可能决定某次求职的成败:
简历上要提供照片吗?
您在课堂上讲简历一定要根据所申请的公司和职位来度身定制, 可是我在招聘会上发简历是天女散花, 宁可错投三千绝不漏掉一个, 我不可能现场修改简历呀?!
我去台资厂面试, 好几次都被问到是否有男朋友, 我是说有好呢, 还是说没有好呢?如果说有, 他是否觉得我可能很快会有结婚生孩子的麻烦?如果说没有, 他是否觉得我这么老大不小的还没有男朋友一定有性格缺陷甚至生理缺陷?或者, 我应该说隐私问题无可奉告?
面试官上来就问我是不是独生子女, 我说是, 然后他就胡乱问了几个问题就打发我走了, 面试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失败了。我想知道, 我的面试失败和是否是独生子女有关系?难道独生子女也成了找工作的障碍?!
……
我在写作此“序”的时候, 虽然事过境迁, 却依然能够感受到每一个学员提问时的焦灼。他们的焦灼, 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 无数的媒体都在哀叹大学生遭遇就业寒流; 他们的焦灼, 来自家庭, 含辛茹苦、 两鬓生霜的父母早就期待着子女能够有个繁华似锦或者至少不愁衣食的前程; 他们的焦灼, 来自学校, 学校为保就业率, 不停地在他们的耳边旁敲侧击“就业不是择业, 该签就签吧, 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了”; 他们的焦灼, 更多地来自自己, 十六年的中国式教育, 没有教会他们实用的求职文化, 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侃侃而谈而不是慌乱不已……
面对这种焦灼, 我无法不动容, 我无法不竭尽全力地去回答学员的提问, 每回答一个问题, 都可能抹平一个年轻人在职业奋斗生涯中的一段崎岖, 助他更早地找到自己的ideal job。然而, 仅仅以课堂和讲座的有限时间, 远远不够回答学员们潮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