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随笔:流放历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随笔:流放历史

《流放的历史》(中国社会史系列丛书) 作者:王云红 第一章 流放:一种古老的刑罚   人类在通过智慧创造世界的同时,也在通过创造和发明约束着自身。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都在穷极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发明各种刑罚,来惩处那些破坏人类秩序的人们。这些刑罚主要是肉刑和死刑,人类为了摧残和消灭肉体,充分展示了智慧,其“技艺”可谓是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其花样也不断翻新。   如果说这类刑罚太过野蛮和血腥,这里就介绍一种人类所发明的另一种同样古老的刑罚 ———流放。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作为一种刑罚,流放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放刑罚在我国起源很早,并且沿用历史悠久,从远古流放之刑出现,到清末被废除,历经了几千年。   翻阅史籍,我们能够看到,流放这种在人类刑罚史中颇为不受关注的刑罚几千年来备受我国历代统治阶级的青睐而行用不衰。从远古时期偶尔行用的“放”、“逐”、“迁”、“谪”,一直到流入五刑后的“迁徙”、“三流”、“五军”、“发遣”,名目时有调整,花样也不断翻新。   几千年来,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遭受了流放之刑,这些人或家破人亡,孤零出塞;或背井离乡,全家远戍。他们当中不乏罪有应得之辈,也有含冤受迫之人。时光如水,冲刷了罪恶与苦难,如今,站在一个完全不同世界的我们,想通过回溯历史,来考察古代中国这种独特的刑罚,了解流放刑罚的魅力何在,倾听流放者们的苦难与心声,那么请跟我来吧。文明来之不易,万物之灵的人们,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野蛮。懂得历史,才能更好地珍视现在;理解蒙昧,才能更好地珍视文明。 一 族内放逐   我判决,但我不知道你的命运,可能是暴风雨使船只失事,可能是染上疾病,也可能是饿死,或被野蛮人屠杀,或被野兽吃掉。无论怎样,你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死亡或生存,受难或幸福。我不愿再见到你,船将把你和你的罪恶一起从我眼前带走,你将再不会给我带来麻烦。   ———一则有关放逐的西方判决   有关“流放”称谓的最早记载,见《汉书·元后传》王莽伯父大将军王凤的奏疏:“陛下以皇太后故不忍诛废,臣犹自知当远流放。”   中国的流放刑罚在中国的具体实施还更早,鉴于“上古之世,若存若亡”(王国维语),传说之史,似是而非,因此试图从传说时代的云雾之中来探寻流放究竟起于何时,实在是一件十分困难和“冒险”的事。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的产生经历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这样一个过程,法律的产生相应地经过了氏族习惯—习惯法—成文法这样三个阶段。流放从其产生到成为古代中国的一种固定的刑罚,并位列五刑之一,也应当经历了上述大致相当的一个过程。   根据有关法律史家所提出的刑罚起源二元论,即“族外制裁”与“族内制裁”的说法,我们一般认为死刑和肉刑起源于“族外制裁”,而流放刑罚则起源于“族内制裁”。在远古时代,一方面,各部族之间经常有各种流血冲突,残酷的部族之间的军事斗争,出于对敌斗争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死刑和肉刑,这些刑罚都是作为对异族人适用而发明的;另一方面,流放,则主要是针对氏族内部成员违反规约所作的一种惩戒手段,这二者共同构成了古代刑罚体系的起源。   人类是群居的动物,尤其是当他们力量弱小的时候。在远古时代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如果一个人在本氏族内部犯了错误,违反了氏族的禁忌,被流放出其部落或氏族,那无异于走上绝路。上古的“放”、“流”应该看成是依据绝交之盟,把受到众人一致非难的为恶者驱逐到共同体之外。根据刑罚的原理,我们知道流放刑、死刑和肉刑,原来都具有相同的目的。可以说,把为恶者驱逐出社会之外,这是中国刑罚的起源。   从“法”的语源和词义上分析,“法”的古体为“灋”,该字由三部分组成:(1)氵,(2)廌(zhì),(3)去。   《说文解字》对“法”的解释是:“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传统根据对“法”的这种解释认为,汉字的“法”在语源上兼有公正、公平之义,一如其他语族中“法”的古义。这种说法不确切,著名法制史家蔡枢衡先生在其《中国刑法史》中已经指出,“平之如水”四字乃“后世浅人所妄增”,不足为训。考察这个字的古义,当从人类学角度入手。这里,“水”的含义不是象征性的,而是纯粹功能性的。它指把罪者置于水上,随流漂去,即今之驱逐。这就从语源学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流放这一古老刑罚的发生原理。   我们可以想象,在原始时代,一个部落聚群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河流则是人们生活空间的终点,对于违背部落行为习惯的人,常常对他们处以“流放”的刑罚,即把罪者置于水上,随流漂去或者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