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理念.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理念

浅谈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理念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 张弓 提纲: 一、 什么是审判理念? 二、 为什么要提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理念? 三、 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理念的具体把握 (一) 举证责任问题 (二) 其他民事法律在劳动争议审判中的运用问题 (三) 如何掌握“倾斜保护”原则问题 (四) 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的关系问题 一、什么是审判理念? 所谓审判理念,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将法律原则、法律精神与具体司法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的、道德的、政治的、经济的、哲学的价值观念去做价值判断,以力求实现公正、客观的裁判结果的一种法官职业思维。审判理念具有几个特点:是职业性的,由法官的特殊地位决定,区别于立法者也区别于法学家,是法官智慧的体现;是实践性的,是法律的原则、精神怎样准确地运用到现实中的纽带、桥梁;是实际操作层面的,不仅包括思维逻辑,还包括一些工作方法。 法官在审理案件中,谂熟法律规定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还有树立正确的审判理念。因为在许多案件的审理中,不管法官是否意识到,审判理念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案件的判处结果。 审判理念并非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法官的审判理念总的来说与现有立法的精神、原则相一致,但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现有立法,与后者相比较,法官的审判理念与社会发展的步伐衔接得更为紧密。以精神损害赔偿为例,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法官认识到其在处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必要性,率先在贾国宇因卡式炉爆炸致残请求赔偿一案中判处了精神损害抚慰金。随后,各地法院纷纷做出相类似判决,使司法先于立法承认了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请求加害人给付精神损害抚慰金。这正是由于现代社会对个体权益日益尊重的先进理念影响了法官的审判理念所致。在各地法院纷纷采用精神损害抚慰金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才于2001年3月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承认了这一制度。又如举证时限问题,首先为法官们所接受,并在各地法院展开实践,随后才为最高人民法院总结,并规定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之中。再以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为例,早在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之前,各地法院的法官已经完成了审判理念的转变,将审判方式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了审判实践中。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立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能随时补充与调整,而法官的审判理念来源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并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做出调整。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法官的审判理念可以弥补立法之不足。 法官应树立正确的审判理念,这建立在对法律精神、原则的精准理解上,也离不开对社会现实及群众意愿的洞察。正如《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所要求的:“法官应当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只有深刻地理解社会和群众,才能准确判断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从而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公正审判服务。因此,法官必须提高自身素养,法官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 二、为什么要提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理念? 劳动争议案件近几年成为增长迅速的一类案件。目前案件数量在中级法院已经占据传统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比例。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官大多数来自民庭,民事案件的审判理念对他们影响较深,因此在处理劳动争议中,有时会有一些偏差。虽然我们大部分审判员也学习了劳动法,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但在具体应用中,还是不能够完全准确地体现法律的精神、原则及意图。这中间缺少审判理念的形成,缺少成熟审判理念的引导。比如倾斜保护原则,怎么样去倾斜?能否在法外倾斜?与民法的公平、自愿原则是什么关系?劳动合同能否强制履行?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以下结合实际案例作一些初步的分析,观点不完全成熟,期待大家指正。 三、 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理念的具体把握 (一)、举证责任问题 劳动争议不同于传统民事案件,在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上有特殊性。法律、司法解释对于六种情况已经明确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司法解释(一)第十三条、《证据规则》第六条),司法解释(三)第九条又对加班费的举证责任做了规定。这些大家都能掌握,当然在具体应用中也有一定的复杂性,这里不多讲。我想强调两个方面的问题: 1、证据规则第七条的运用问题 我们许多判决书习惯在本院认为部分开宗明义:“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证据规则》第二条)这一条文本身没有问题,但总是在劳动争议判决书中引用就有一定的问题,因为这一类案件举证责任倒置比较多,引用这一条容易引起歧义。 除举证责任倒置外还有一些事项也是劳动者无力证明或证明困难的,例如月工资数额、档案移转情况以及具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