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识教育的纲与目-CUHK.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通识教育的纲与目-CUHK

大學通識教育的綱與目 甘陽 * 香港大學 近年來,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有相當大的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許  多困難和問題。   去年我應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邀 請,與曹莉教授等合作,在清華大學開設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識教 育核心課程實驗班。這個實驗班的教學效果一方面使我深信,即使在 以理工科為主的大學,開設有一定強度和難度的人文經典閱讀通識課 程不但是可能的,而且實際是學生所希望的。同時,引進小班討論制  對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明顯效果,也是特別受學生歡迎的。 但另一方面,這次實驗班也使我對目前通識教育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有 比較深刻的親身體會,甚至對通識教育今後的發展感覺很不樂觀。我基 本認為,我們現在實際是在非常不利的社會氛圍和大學內各種不利因素 的制約下推進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所以後來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邀請 我作關於通識教育問題的演講時,我都用了一個比較悲觀的題目— 「通識教育在中國大學是否可能?」。我的意思當然不是說通識教育 *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  關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上海大學、華東師範 大學等國內部分高校近年實踐通識教育的案例報告和討論,可參見甘陽、陳來、蘇 力主編:《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北京:三聯書店,006年)。  關於清華大學這門通識實驗課的初步總結,可參見該課程兩位助教趙曉力副教授和 吳飛副教授已經發表的報告:〈「莎士比亞與政治哲學」:一次以經典細讀和小班討 論為核心的通識課試驗〉,《國外文學》,006年第4期,頁7–37 。本期《大學通識 報亦有轉載。 4 專題 通識教育向何處去? 在中國大學不可能,而是說我們對於現在的各種極端不利的條件必須 要有充分的認識,通識教育的目標一定要非常實際,要量力而行,逐 漸積累,而不宜好高騖遠,華而不實。 在種種不利因素中,我認為有兩方面的現實令中國大學通識教育 以及一般本科教育面臨著最大挑戰。簡而言之,這兩方面分別為:其 一,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其二,社會的極度功利化、商業化、市場化 對大學造成的衝擊。前一方面令我們意識到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即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如何仍能確保大學堅持精英教育的教學要 求和教學水準。後一方面也令我們思考如何使得大學內部盡可能地相 對非功利化,相對非商業化,相對非市場化。或者說,今天的大學是 否仍然可能成為「書香社會」,而今天的大學生仍然有「讀書人」的 氣質和品格。 我認為,只有在對目前的形勢有充分的評估後,才能制定切實可 行的教育目標。我將於下文分析上述兩方面的不利因素,並於其後提 出一些對治之策。歸納而言,我認為,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課程體 系應堅持「少而精」的原則,而不是走向「多而濫」的方向。此外, 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國文化傳統尤其中國經典著作在中國大學通識教 3 育課程中,應該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比重。   我們所確立的目標必 須有針對性,而迎接現實的挑戰同我們確立教育目標是二而一的問題。 職是之故,我將在下文先對我們所面臨的挑戰稍作分析。然後再闡論自 己近來的一些思考。 一、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通識教育 據研究數據顯示,中國內地是在004年正式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 3 甘陽:〈通識教育在中國大學是否可能?〉,006年4 月4 日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以 及006年7月3 日在復旦大學的演講,部分內容見《文匯報》006年9月7 日報道。 甘陽:大學通識教育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