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新人教版
怀古咏史诗 送别诗 景物:送别地周围的或想象中的自然景物,此时的景物往 往带上了特定的修饰性词语,作者欲借此含蓄委婉 地表达离别后的思念之苦与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情感:一般表现作者自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之情或依依不舍 的离别之情。 羁旅思乡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 之情。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 念。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闺怨诗 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咏物诗,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读此种诗,还要了解诗人所咏之物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诗人对物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揭示的人生感悟。 咏物抒怀诗 2.把握咏物抒怀诗的思想内容和所寄托的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3.把握特殊意象,体会象征意义 如松、竹、梅、荷、芳草 精卫等。 一枝一叶总关情 [写景抒情诗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请全面分析主旨。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 的感觉?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 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时节,加之大雨过后,落叶满庭,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惆怅,故虽是春日,却感觉“春半如秋”。(2)—个“乱”字,既是写莺啼,更足写诗人的心乱,诗人正是借鸟的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心绪。 一、观标题 ??? 标题是一首诗的眼睛,或显示文章的写作内容,或介绍作品的写作缘起,或透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许多的诗的主题,细观标题便可知其大概。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由标题中的“愤”可知作者的感情,这是一种青春老去、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 ??? 又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由题目中的“怀”“忆”可看出这两首是对亲朋故友的思念之情。 二、想作者 ??? 诗言志,诗歌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工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追求必然形成不同的的价值观、不同的心境。因此,联系作者的人生际遇,知人论世,对把握诗歌的主题大有必要。如:生逢安史之乱的杜甫,多借助诗歌表达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怀;一生屡遭贬谪的苏轼又多抒发逆境中的乐观豁达之情;而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诗作又多抒写抗金救国、收复中原之志。再如: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丈寻。 凌霄不屈己, 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联系作者,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改革家,为变法忍受重重打击,粉身碎骨在所不惜。这首诗就是王安石借孤桐抒发心志,表达自己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决心。 三、看注释 在高考中,为帮助考生理解诗歌内容,出题人往往在原诗后面附有小注,这些注释对做题大有帮助。考生在解题时,参考小注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诗作内容。如2006年辽宁卷 东?????? 坡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石大貌。 参照小注,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描写雨后月夜行路的情景,表达自己逆境中,坚守信念,乐观豁达的情怀。 四、 析意象 古人写诗,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些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景和物我们称之为意象。通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英语学习与素质养成.doc
- 论行政人员独立人格的生成.docx
- 论语日文版.doc
- 论语中道学.ppt
- 论送法下乡的必要性及可能性.doc
- 论跨文化旅游的文化后果及其解决.docx
- 论防御商标的权利范围及其司法救济.docx
- 设oij置社会医疗机构申请书.doc
- 设备、材料进场报验表.doc
- 设立拍卖企业及变更审批.doc
- FAIR 数据共享指导原则详解 _ 【官网】探码科技.pdf
- 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与 AI Ready 数据准备白皮书预览版 _ Baklib.pdf
- 广东省惠阳市马安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广州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三模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汇英校2024年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高州市九校联考2024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数学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东莞市五校2024届中考数学仿真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惠州光正实验2023-2024学年中考数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广东省东莞市中学堂星晨校2024届中考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