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高考作文系列讲座之拟题技巧.doc

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高考作文系列讲座之拟题技巧.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高考作文系列讲座之拟题技巧

高考作文:拟题技巧 文化品位。拟题时,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借用诗文名句,也能使文题生辉。      技巧1:物象点染   就是选取生活中震撼过自己心灵的物象,并从声音、色彩、形态、情感等方面进行点化,以色彩鲜明、情味浓郁、动感强烈,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物象作为标题。如,2006年高考上海考生拟写的“流泪的日记本”“滴露的康乃馨”,河北考生拟写的“别让雨下进灵魂里”等。   这样的题目能够点染全篇,在物象的个体身上投射作者的情感、观点、好恶。   实例借鉴   樱桃红了   河南一考生   去年春天的一个清晨,我家门前的樱桃树第一次开了花,美丽极了。   那天,我穿着新式检察官服,第一次参加提审犯人。   没想到还真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怎么是你,玲?”我脱口而出。我实在没有想到,我第一次审问的对象竟是我高中时的同桌——玲。   上学时,玲对我很好,每年她家樱桃红的时候,她总是一大早就捧着樱桃在我上学必经的路口等着我。那艳如红玉的樱桃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那是我对玲的甜美回忆。   而今相逢,我们竟然近在咫尺却身处两个世界里。   毒品的侵蚀,已让玲的眼睛变得混浊,干裂的嘴唇透着青色,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神采。看着可怜的玲,我一句也没有再询问她,从头到尾都是老赵一个人问的。我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玲手捧樱桃的笑靥和那张痛苦的脸却总是在我的脑海里交替浮现。   后来,玲被拘役5个月。出狱那天,我去送她,把手机号告诉她,叮嘱她稳下来给我打个电话,并说:“玲,我家也种了一棵樱桃树,等樱桃红了,我也送樱桃给你吃。”   玲没有给我打电话,一切都像门前树上的樱桃花一样随风飘散了。   今年春天里的一天,翻开卷宗,我再一次惊呆了。因为玲的名字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她是这起绑架案中唯一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一天傍晚,我正坐在窗前看着雨点打在开满樱桃花的树上,电话响了,是玲打来的。“我该怎么办呢?……”她抽泣着说。“你只有一条出路,回来吧……或许,等樱桃红了……”电话的那端忽然没有了声音,玲的声音最后听起来细如游丝,我拨她打来的手机号码,却无人再接听。   樱桃花落了,露出一个个绿豆大小的青樱桃。我忽然发现门前树上远远看去已经一大片红了,我从树上摘下几颗樱桃,我要把它们送给昨晚已经回来自首的玲。   樱桃红了。      名师点拨   这是一篇匠心独运的散文。“樱桃红了”是文章的标题,又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一个美丽的物象,且有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仔细品读全文,“我”不就是成熟的“红樱桃”吗?初次审问的对象是“我”高中时的同学玲,“我”是那样的动情和不安,竟一句也没有审问,因为“我”还是一小朵初绽的樱桃花。而今接到玲的电话,我是那样的沉稳坚定,同学之间感情犹存,但它已经丝毫不再影响我对事物的判断。标题牵动全篇,而又韵味深远。      技巧2:画龙点睛   任何一篇文章的题目都绝非信手拈来,它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龙虽画得栩栩如生,但是要让它真正地腾飞,还需要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   “画龙点睛”就是用概括、点化、升华文章主题的方法拟写文章标题,语言精粹,切中肯綮,并能给文章增加灵动的色彩。如,2006年高考黑龙江考生拟写的“书香盈满人生路”,甘肃考生拟定的“绿化心灵”,山东考生拟写的“美,距离的忧伤”等。      实例借鉴   守护心灵的明镜台   河南一考生   是什么时候,“人之初,性本善”的歌谣遗落在烈烈的西风之中?   是什么时候,“与人为善”的美德褪色成发黄的书页? 是什么时候,菩提寺里的“暮鼓晨钟”声不再激起心灵的涟漪?   失落了泪珠的人们的心开始沙化……   有一偈子云:“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然而,菩提树繁华尽逝,明镜台亦非明亮。   原始森林鸟兽的哀鸣唤不醒残忍的人们,猎枪依旧;圣诞节的烛光里竟传来战机的轰鸣,令人悚然;失去自由的动物园里的熊也难逃劫难,使人震惊!   孩子会唱着“小鸟小鸟我爱你”然后“幼稚”地把鸟儿锁在笼子里;路人已经对马路上行乞的残疾人不顾一眼,故作文明的人们谓这曰“骗子”;失学的儿童学会了用怀疑的目光打量“善意”的捐助者。   究竟,人类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化?   人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迷失了自我,可为什么还在寻寻觅觅。在寻找着什么?人类大阔步走在新世纪时为什么还不时地回望过去,去找寻失落在历史深处的心灵“佛光”?是否人类在丢弃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后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   回来吧,迷途的羔羊。   归来吧,“佛心”不死的人们。   让我们用悔的泪水擦亮心灵的明镜台,然后静待菩提甘露的降临。   古老的歌谣再度响起;   发黄的书页又现光泽;   碧海青天,风激水面;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