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课、怎样预防应对校园暴目前的校园暴力主要有以下5种:肉体伤害:如打架、欺负弱小同学。甚至伤害老师。校园凶杀:马加爵校园抢劫:如高年级或辍学在家的在校园周边对弱小同学实施的一种以价钱为接口的抢劫行为。校园性侵犯:此类暴力一般多发于团伙,表现为对女同学的性方面的侮辱。校园黑社会:校园暴力越来越集体化,而更多地带有黑社会性质。如帮派、收取保护费等等具有组织形式的校园暴力。?
二孩子怎样自我预防?1、告诉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5、教育孩子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6、给孩子的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7、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8、上下学、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9、学校定期开展心理、思想道德课程教育;适当组织同学间的协作活动,加强团队互助意识。 三、怎样让暴力远离校园? 1、学校要切实肩负起教育管理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园暴力。 2、经常对学生进行青少年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教育。 3、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处世经验和能力。 4、家长要承担起预防校园暴力的责任。 5、看管好孩子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及电视剧。不要沉迷于网络。 6、给予孩子更多家庭关爱、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尤其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付出更多关爱在孩子身上,避免产生自卑、孤僻性格。 7、平日教育孩子时,不要采用打骂等极端行为。否则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8、对孩子爱之有道,不要一味的满足其要求,言听计从。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品格。 9、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一起重视起校园暴力问题。加强打击力度。?
第一课、怎样预防和应对校园暴一.目前的校园暴力主要有以下5种:
肉体伤害、校园凶杀、校园抢劫、校园性侵犯、校园黑社会
二.孩子怎样自我预防
三、怎样让暴力远离校园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一、诈骗者常用骗术? ? 1、假冒身份,流窜行骗。诈骗分子利用虚假身份、证件等与人交往,骗取财物后迅速离开。且诈骗地点,居住地点不固定。 ? 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诈骗分子利用新生入学,学生人地生疏、毕业生择业心切等心理 ,以帮学生找熟人、拉关系为学生办事为由行骗。 ? 3、招聘为名,设置圈套。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家住农村、贫困地区、家庭困难等条件。抓住学生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的心理,以招聘推销员、服务员等为诱饵,虚设中介机构收取费用,骗人财物。 ? 4、以次充好,恶意行骗。诈骗分子利用学生社会经验少,购买商品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 到宿舍或私定的场所销售伪劣商品,骗取钱财。 ? 5、虚请家教,实为掠“色”。诈骗分子利用假期学生担任家教之机。以虚请家教为名,专 找女学生骗取女生的信任,骗财又骗“色”。 ? 6、精心策划,网上行骗。诈骗分子利用学生上网时机,在网上用假名交谈一些不健康的内 容。之后打印成文找你恐吓:拿钱了事,不然就交XX地处理进行威胁,诈骗财物。
二、受骗原因 俗话说:“贪小便宜吃大亏”。在发生的诈骗案中,受害者都是因为谋取个人利益,贪占 便宜,轻信他人,而上当受骗。犯罪分子就是抓住了这些人的心理特点,进行诈骗的。 ? 1、“高攀门弟”的心理。一些人沾染“拍马屁”的习惯,一见高级干部及子女的出现,就 “顶礼膜拜、见之恨晚”,这样很容易成为诈骗的对象。 ? 2、“利令智昏”的心理。有些人见钱眼开、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真假不分,眼睛只盯在“钱眼”上,警惕全无。 ? 3、“封建迷信”的心理。轻信“神”、“鬼”、“命运”。不相信客观实际,不懂装懂, 轻意相信对方。 ? 4、“崇洋媚外”的心理。贪图享受,追求国外生活,上当受骗。
三、如何防骗 ? 1、识破身份伪装。诈骗分子常常以各种假身份出现:国外代理商、XX领导亲属、华侨、军 官等。有时用“托”称来人是XX首长乘XX高级车等。遇这种情况不要急于表态,不要草率 相信,要仔细观察,从言谈话语中找出破绽,辨别真伪。 ? 2、识破手法变化。诈骗分子常常变换手法,如改变姓名、年龄、身份、住址等。此地用A 名,换地用B名,而诈骗分子一身多职,时而港商、时而华侨、时而高干子弟、时而专家学 者,但全是假身份。因此要发现对方多变的现象,从中引起警惕找出疑点,识破其真面目 。 ? 3、注意反常。如果您对犯罪分子仔细观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会发现有反常现象: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