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检测试题.docVIP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检测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深受宗法影响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利于邻里和睦 2.“士字原初指执干(盾)、戈、佩弓矢的武士,其后渐渐变成专指读书、议论的文人。……”与“士”字原初含义一致的是 A.进士 B.“士、农、工、商” C.士大夫 D.“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 A.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 B.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 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4. 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 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 B. 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皇权 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 D. 使王国领地缩小,亲缘更近 5.西汉前期在皇帝陵墓旁边设置陵县,专为祭祀陵园之用,该县居民都是强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这一举措 A.解除了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B.提升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C.使行政区划带有祭祀色彩 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6.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泰汉时期 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 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 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 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 7.汉代丞相犯罪,依“将相不辱”和“将相不对理陈冤”的习惯,不用出庭接受审问;即便重罪,亦由皇帝示意自裁。这是因为 A.无为而治的推行 B.重罪轻罚的传统 C.丞相地位的尊崇 D.官僚集团的庇护 8.战国时期至汉初,官僚贵族豢养舍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舍人们协助主人处理家务或政务,还可能被主人举荐做官。西汉中期以后,在朝廷打击下,这些舍人逐渐大量补任郎官,成为正编官吏。这种变化说明西汉政府 A.废除举荐选官制以提高中央权威 B.推动私属公职化以强化专制集权 C.打击世家大族势力以废除贵族政治 D.建立户籍管理制度以维护社会治安 9.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文中说:这一制度在政治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靑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开始正式人仕。地方政府的一切官史,几乎全由此項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贵族政府,我们叫做“读书人政府或“士人政府”。文中“正式人仕”要经过以下谁的推选 A. 三公 B. 宰相 C. 郡守 D. 刺史 10. 南北朝时期,史籍中有关巴蜀豪族称谓的词汇通常有“大姓”、“大族”、“豪族”、“著姓”等等,但隋唐以来,“土豪”、“富室”、“富人”、“田家”等词汇取而代之,特别是中唐以后,这种情况变得尤为常见。这主要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B. 地方势力割据的风险加大 C. 赋税制度调整加剧了土地兼并 D. 传统宗法血缘组织的弱化 11.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12.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gqing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