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春江花月夜》 课件(53ppt).pptVIP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春江花月夜》 课件(53ppt).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春江花月夜》 课件(53ppt)

诗歌的最后八句写了什么内容?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的?请简要分析。 提示 诗歌最后八句写游子的思归之情,主要用了衬托手法。诗人用“落花”“江水”“斜月”来衬托游子人生易老、盛年不再、故乡难回的凄苦。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衬托了游子的迷惘和孤寂,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不绝如缕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落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赏析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赏析 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平添几重愁苦。 名句赏析 (1)写景角度多变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赋以斑斓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1.文本审美 (2)意境主从相衬 诗题中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在诗中都有涉及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他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升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3)手法虚实相生 这首诗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 (4)韵律和谐优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蓄、隽永。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2.写作迁移 【角度】 请以“走近张若虚”为话题,写一篇短文,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少于500字。 【示例】 感叹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今观《春江花月夜》,其气势恢宏,文思并茂,可见张公当年横溢才华之一斑,而叹张公昔日之荣耀,叹历史传名之艰难。若张公之才,今其事已不可考,其诗已多散失,则吾辈碌碌,又怎能奢望名垂青史? 今人知道张若虚的,不多。不读《春江花月夜》的,必不知张若虚;读过《春江花月夜》的又何尝对他知道多少呢?我们只能去感受诗文的美妙,却无法捉摸诗人的行踪。当我们对花长叹对月长嘘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是不会有张若虚的影子的。又如古诗十九首,首首绝妙,然作者亦皆已失考。我们只能享受诗文的奇妙,却不能借凭吊之心来感激诗人的馈赠。我不知道张若虚和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是否会想到,他们的诗被我们广为传诵,而他们的名字却对我们来说是如此陌生。他们对此感到愤怒还是悲哀,或是淡然一笑,踏江而去?他们对李白、杜甫的盛名是否存在妒意?他们是否觉得历史对他们有失公平? 我常常苦恼于自己的平凡。当你发现你对于人类对于历史竟是如此微不足道的时候,你难道不觉得可怕吗?不觉得枉来人世一遭吗?我深悉自己的鄙俗,我固执地认为人活着就是要在历史上留下足迹,供后人凭吊,让清名永垂不朽。所以,即使张若虚对后人的淡漠毫不介意,我还是要为其鸣不平的。我承认我的“抱打不平”是含有许多自私成分的,我也承认我的观念太世俗太鄙陋。可是我还是要说,人生的意义其实就是要为自己建造一座能挺立尽可能久远的丰碑。丰碑不立,我心不死;丰碑不倒,我人不朽。 不过,张若虚还是幸运的,他毕竟留下了《春江花月夜》,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于是我又有感叹了,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即使是仅留下一首诗,其实也足以使他不朽了。尽管不会有太多的人念叨他,可是却总会有人在角落里将他发现。当我们对飞花寄托情思,当我们对皓月倾诉衷肠的时候,我们是该好好想一想张若虚了。人生一世太不易了,我们怎能忍心将一个人轻易就忘记了呢? ——[唐]张旭《春草》 这首诗平实,浅显易懂,但是仔细品味,才会发觉诗人独特的匠心。春草青青,明为写景状物,暗指离情。 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漫漫古典情】 春草青青万里馀,边城落日见离居。 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自从《楚辞·招隐士》里写过“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来,就将草和离情牵连在一起了,而边城落日,也烘托出一种依依不舍的别情。当然这些并不是此诗最为独特的地方,我觉得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意境开阔高远,有盛唐的气象。我们看张旭此诗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