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子昌-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柯子昌-论文

小品文,大世界 ——简论苏东坡小品文的形式和特色 作者:柯子昌 指导教师:卢庚松 [内容提要] 在苏试一生所作的数行篇散文中,以书札、笔记、序跋、传记、寓言和随笔等为表现形式的小品文无疑代表了其作文的最高成就。宋古文运动的发展,苏轼个人素质和遭遇,宋王朝的文化繁荣使得苏轼小品文具备了以下一系列艺术特色:一、审美方向上的内敛。苏轼小品文在选材上大多回避社会矛盾,关注自身遭遇,追求情感上的宁静平和,情致上的幽约细美;二、表达方向上的多变。苏轼小品文记事轻雕刻重经营,且以意为重,文法多变,后人多得其形而难描其风骨;三、创作上的诗情画意化。在一些书札、序跋中,苏轼对直觉创作做了表述,并且以自己的文学实践来说明这个问题;四、老病雏摩的艺术形象和人格精神。宋人都有“维摩情结”。一方面表现与苏轼小品文中的在禅趣和超脱,另一方面表现于其精神上饶益众生;五、尽个性而求整体的终极追求。苏轼小品文的随意与变化正是其文化多样性主张的表现,在这种多样性中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同时又极力等求一种普遍性,苏轼起了先驱性作用,同时也开晚明小品文写作之先声。 [关 键 词] 小品文 诗性直觉 老病维摩 个性整体 一、小品文的发展及特点 中国小品文产生于春秋时期,散见于诸子百家之文。“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⑴后人多视《论语》为儒家经典,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其实其文学价值甚高。 “小品”这个词在我国最早却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最初是指佛经缩写本。“释化《辩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⑵。可见,小品文的首要特征是小,“所谓小品文者,乃指其非大篇文章,亦可谈其不成文体,只是段、节的陋笔之类。⑶维其小,才称为小品。而小品作为一种文体名称则出现于晚明,最早出现了一些以小品命名的文集,如朱国桢的《诵中,小品》,陈继儒的《晚看堂小品》,王思任的《文饭小品》……。这些文集之中不乏挥洒自如,不循现有文章规则,穿梭于各类文体之间,追求法外之法,韵外之韵。 近代人认为,判别小品文与其它散文有三个标准:一小、二品、三文。所“小”是指篇幅短,意浅,不求宏篇大论;“品”指的是有性情,有品味,“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文”是散文,不是诗词曲等。所以以这个标准界定,苏东坡的数千散文中的书札、序跋、寓言、传记等表现形式的杂文,也可以称为小品文,主要收集于《东坡志林》和《仇池笔记》两部散文集之中,其文章篇幅多则几百字,少则数十字,有篇无大论,有论无宏旨,多叙少长篇。大多是表现作者新鲜活泼的生活和艺术体验,还议论的文章也不是板着面孔进行儒家正统说教,而是重视思想灵光的析射。这样看来,苏东坡小品文可称得上是古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任何东西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分析文学作品也要看其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苏轼生于北宋中叶,宋朝的创始者赵匡胤吸取了唐末五代十国的历史教训以及防范他人学自己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奉行重文轻武政策,促成了北宋文化继唐朝之后又一次出现欣欣向荣局面。而苏轼正好处在号称“百年无战事”的时期,“释耒耕而执笔硕者,十室外而九”⑷,各家学说竞相争鸣,新的学说成果纷呈,佛教,道教学说与儒家正统进一步兼纳融合,兴教讲学之风大盛,文人在社会各阶层中地位空前提高,全社会形成了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文化系统。 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等为反对六朝以来文坛重形式轻内容之萎靡风气,力倡“文以载道”的古文运动,“陈言务去”而宋代欧阳修又发动诗文革新运动,其理论“是和韩愈一脉相承的”。⑸力倡“文以明道”,批判五代以来的“秉笔多艳冶”的颓靡文风,强调文章与儒家之“道”以及社会风气的关系,“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使“场屋之习,从是遂变”⑹。欧阳修开辟了宋代散文的平易自然,婉转流畅为主要风格的文风,一定程序上修正了韩愈理论上“重道轻文”的倾向,对宋文坛影响极大。 二、苏东坡小品文的艺术特点 苏东坡本人爱好广泛,博学多才,读书文画自成一家,但在官场偏偏几度沉浮,四十多年两度遭贬,初贬黄州,再贬更为“不毛”的惠卅I、琼州。于是在思想上以儒家为主,对释家禅宗,道家老庄的思想兼收并蓄,以及博学多才为其自由创作提供了理论和知道基础。而政治上的失意又成为其创作上的冲动,所谓“不平则鸣”。苏东坡在朝为官创作的作品在价值上与遭贬时的作品不可同日而语。因为熙宁时与王安石变法派的矛盾,元初时与司马光、程颐等的论争,统治阶层内部的斗争史吸引了他太多的注意力。而“元末黄州和绍圣、元茯岭海的两次长达十多年的滴居时期,是苏东坡创作的度化期、丰收期”,(王水照)多桀的命运,让苏东坡开始吸收佛老思想,寻求精神上的自主之路。“在苏东坡完全松弛下来而精神安然自在之时,他所写的随笔杂记,就具有此种醇甜的诙谐美。他开始在他的随笔中写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