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春秋时期赋诗言志
论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
洪莲
学指导教师 杨有礼
内容摘要:春秋时期,赋诗言志作为一种全新的用诗方法,粉墨登场,广泛运用于两君相见、行人问聘、同侪交往等“内交”、外交活动中。一方面,它符合了贵族阶级自我认同的需求;另一方面,它又是春秋那个将坏未坏的特殊时代的真实写照。它让我们看到,在春秋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掩映下的温柔敦厚与尊礼重义。尽管赋诗言志大都是断章取义,显得牵强附会,但它却与整个春秋历史特点相契合,并最终玉成了春秋历史建构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赋诗言志 春秋历史
Abstract: During the Chunqiu Period, as a new poetic form, expressing aspiration by the poems embarked on a venture. It was widely used in local communication and foreign affairs such as meetings between two kings, applic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friends. On one hand, it met the noble class requirements of self-identity,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s a vivid portraiture in such a unique hang-by-a-thread time as Chunqiu Period. From this, we can see the blandness and the vogue of politeness under the shadow of social reality. Although expression ambition by the poems were mostly quotations out of context and seemed eisegetical, it me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unqiu history and it greatly helped the broadness and profoundness of Chunqiu frame finally.
Key Words: expressing aspiration by the poems Chunqiu history
中国诗歌的渊薮,是《诗经》。三百篇中的诗,无论是政治诗、史诗(《雅》)和祭祀诗(《颂》),还是平民歌谣(《国风》),都源出于人们对幸运与苦难、欢乐与哀怨、黑暗与混乱、价值与意义的真切领会,故其情蕴悠长、思境缅邈。应该说,《诗经》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作品,故《毛诗序》才如此论诗:“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然而,这些极为率真、质朴,甚至有时有些“放荡”的诗歌何以能成为后世儒家的神圣经典呢?这真是让我们惊叹不已。从先民的歌唱到后世的经典这一发展过程至少说明:《诗》的功能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诗》以前那种个体情感宣泄与审美愉悦性质越来越被人们淡化了。而在此过程中迈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便是于春秋时期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用诗方法——赋诗言志。
一、赋诗情况及其作用
(一)赋诗情况:
春秋时期,赋诗言志作为一种人际交往沟通的特殊方式,普遍存在于两君相见、行人问聘、同侪交往、甚至是日常生活中。从典籍记载可知,《左传》中的赋诗始于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亡命于秦,秦伯以女妻之。在遣送重耳回晋继承大统之前,秦伯设宴招待重耳,重耳在赵衰帮助下赋《河水》,取义“沔彼流水,朝宗于海”,以海喻秦,自比为水,这当然是奉承秦伯,意在表明自己对穆公的尊崇之情。穆公答赋《六月》,取其“共武之服,以定王国”,勉励重耳有所建树,振兴晋国,并像尹吉甫那样辅佐天子。杨伯峻说:“(《左传》记赋诗)始于此,非前此无赋诗者,盖不足记也。”也即是说,僖公之前的隐、桓、庄、闵诸公间历史,可能早就有赋诗情形,只是水平不高,不足记罢了。总的看来,僖公及其前实为赋诗发生期。文公,宣公,成公时,赋诗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为发展期。襄公,昭公之时,赋诗勃兴,蔚为壮观,为繁盛期。定、哀之时,赋诗之风渐衰,终成绝响,为衰落期。可以说,赋诗几乎与整个春秋历史相始终。
(二)赋诗作用
赋诗在当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在春秋时人眼中,《诗》乃“义之府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以下凡引《左传》只注年数),是道义的府库;并且,据《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