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的技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之表达的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第一个角度: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一般是侧重于句子层面的技巧。 1.常见8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反问、设问、对偶、反复 2.另外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互文、用典、双关、顶真 互文概念;“参互成文,含而见文。”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 作用:文字简省,句法错综,富有韵味。 双关概念: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作用:含蓄、幽默、深刻。 顶真作用:使相邻的语句、片断、章节首尾顶接,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 用典作用: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 设题方式: 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2、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答题的基本思路: 1.准确指出运用的手法; 2.解说这种手法在诗中的具体运用; 3.解说该手法的作用的体现; 4.点出运用这种手法表达的感情(主旨)。 第二个角度:表达方式 1.古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抒情。 2.抒情手法主要有两种: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借 借 托 借 重点问题——情和景的关系 一、常用术语 1、情景交融 2、借景抒情 乐景写乐情 乐景衬哀情 哀景写哀情 哀景衬乐情 3、以景结情 二、描写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组: 描写虚景/描写实景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动态描写/静态描写 细节描写/白描手法 视角变化/调动多感 重点问题——虚与实的关系 “虚”有如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 2、已逝之景之境。 《虞美人》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设想的未来之境。 《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重点问题——白描与细节描写 第三个角度:表现手法 广义的表现手法可以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结构手法。 狭义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 对比 烘托 渲染 象征 比兴 想象 联想 重点问题1——衬托和对比 1.衬托分两种:正衬和反衬 2.衬托有主次,往往突出一个对象.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3.对比重差异,使两个对象形成鲜明的对照。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重点问题2——渲染和烘托 这两句诗渲染了( )的氛围,烘托出诗人( )的心情/情感。 重点问题3——比兴手法 “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手法。 比:所谓比,即“以彼物比此物”;“相当于比喻。 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相当于篇首烘托气氛,引出话题。 两者经常合用,共称“比兴”。 第四个角度:构思立意 可以注意从四组关系上去把握:小和大:以小见大 先和后:先抑后扬 先扬后抑 上和下:铺垫下文 照应前文 承上启下 首和尾:开门见山 托物起兴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1——以小见大 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重点问题2——抑扬 在叙事类作品中运用较多的抑扬之法在古诗中也能巧妙运用,以增加波澜。 描写方式: 动与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 构成一种情趣。 ①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按“动”与“静”标准分两类; ②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以“动”“静”中何者为主;若以“静”为主,则判断为“以动衬静”,若以“动”为主,则判断为“”,若二者兼有,不分主次,则判断为“动静互衬” ③结合诗句内容,分“静景、动景、动静关系及效果”三个层次组织答案。 视听结合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观察角度的变化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 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