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飞机带孔蒙皮局部优化的设计
飞机带孔蒙皮局部应力优化设计
在开有圆孔或切口的板条等受力弹性体受拉时,在圆孔或者切口附近,应力会急剧局部增大,但在离开圆孔边或者切口稍远处,应力迅速降低而趋于平均,这种现象就是应力集中,特别对脆性材料制成的零件,由于其没有屈服阶段,在外载荷增加时,圆孔或切口的应力集中处的最大应力一直领先,并首先达到强度极限而产生裂纹,进而引起其周围区域的应力集中导致结构失效。因此,对这类零件需探索有效的方法,以减缓应力集中,提高构建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对于工程实际问题十分重要。
带中心孔平板应力集中优化设计
模型参数
正方形薄板2m×2m ,厚度t=0.5m;
材料为硬铝,弹性模量E=7.2×1010N/m2,泊松比μ=0.32;
边界条件:薄板底边沿载荷方向的位移为0,薄板顶边受到均布载荷q=1000 N/m2。
2.薄板圆孔应力集中探究
2.1无限大板圆孔应力集中的弹性力学理论
1.在平板宽度和圆孔直径的比值无限大时,在极坐标(?,?)中,应用弹性力学理论可以知道:
沿圆孔边,在孔顶部和底部,即?=R和?=±90°,有最大应力,即应力集中系数为3。
2.Ansys模型计算
图1建模和网格划分
以r=0.1m为例说明计算结果:
图2 r=0.1m的应力云图
经过ansys计算得到的结果如下:
半径r/m 0.5 0.4 0.3 0.2 0.1 0.05 最大应力 5012 4074 3521 3193 2982 2852 应力集中系数 5.012 4.074 3.521 3.193 2.982 2.852 作出应力集中系数随半径变化的图线如下:
可见,应力集中系数随着半径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当半径r0.1m时,应力集中系数3。当孔径r=0.1m,基本可以模拟无限大板的理想情况了。
2.2 弹性力学理论验证
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可知,无限大板中心孔最大应力集中系数为3,与孔径无关。下面通过继续减小孔径来验证这个结论:
半径r/m 0.04 0.03 0.02 0.01 0.008 0.006 最大应力 2941 2937 2933 2932 2931 2930 应力集中系数 2.941 2.937 2.933 2.932 2.931 2.930 作出应力集中系数随半径变化的图线如下:
可见,当半径足够小时,应力集中系数随着半径的变化基本不变,大约是2.93,与理论值有一定的误差,这可能是计算软件不够精确造成。在忽略软件计算误差的情况下,可以认为验证了弹性力学的结论。
3.平板圆孔应力集中优化探究
3.1模型参数
正方形薄板2m×2m ,厚度t=2m;中心孔孔径r=0.1m;
材料为硬铝,弹性模量E=7.2×1010N/m2,泊松比μ=0.32;
边界条件:薄板底边沿载荷方向的位移为0,薄板顶边受到均布载荷q=1000 N/m2。
模型未优化前的应力云图如上文图1所示。
3.2 单孔优化问题
工程实际中,经常通过在薄板上再打一个辅助孔的方式来减小中心孔的应力集中。容易知道,小孔的位置和大小是影响优化效果的关键因素,并且小孔的孔径和与大孔孔心的距离之间存在耦合。下面对角度、孔径、孔心距三个因素分开讨论。
角度影响(此时小孔孔径r=0.05m,与中心孔孔心距为0.5m)
以角度120°时的计算结果说明过程:
图3角度120°时的优化应力云图
Ansys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半径r/m 90° 105° 120° 135° 150° 165° 180° 最大应力 2945 2969 3045 3172 3213 3075 3009 应力集中系数 2.945 2.969 3.045 3.172 3.213 3.075 3.009 作出应力集中系数随角度变化的图线:
可见,当角度为90°时,应力集中最小,即优化效果最好。
得出结论:如果用打一个小孔的方法来优化时,应将小孔打在和大孔轴心连线与载荷平行的角度上。
孔间距的影响(此时小孔在90°位置,孔径为0.05m)
以孔间距0.25为例说明计算过程:
图4 孔间距0.25优化时的应力云图
Ansys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孔间距/m 0.5 0.45 0.4 0.35 0.3 0.25 0.2 最大应力 2945 2917 2914 2906 2901 2888 2905 应力集中系数 2.945 2.917 2.914 2.906 2.901 2.888 2.905 作出应力集中系数随孔间距的变化图线如下:
可见,当孔间距为0.25m时,应力集中最小,即优化效果最好。
但由于此处数据间隔取得大,结果不精确,需要进一步细化步长,找出相对精确度的结果。
下面在孔间距为0.25周围细化步长,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孔间距/m 0.245 0.247 0.250 0.253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