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语言与-文化有感
读《语言与文化》摘记并感想
一、书名:语言与文化(注释本)
二、著者:罗常培
三、出版社:2009年5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四、页数:221
五、内容概要:
这本书除了陆志伟序和罗常培自序外,共有八章、四附录和“著者其他著作”、“恬厂语文论著甲集目录”、“著者未结集之论文目录”等内容。
第一章:引言 用几位名人的名句引出了联系社会和民族的文化及历史来研究语言的宗旨,并简要介绍了其余七章的内容范围。
第二章:从语言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 罗先生在这一章里引用了英语和其他印欧语系语言中含有“墙”的意义的语词的语源来追溯这些民族有关的文化遗迹。在这些民族的语言里, “ 墙”往往和“ 柳条编的东西”(Wicker----Work)或“枝条”(Wattle)有关系。“盎格鲁撒克逊语的“windan manigne bmicerne wah”等于英语的to weave many a fine wall”便许多很好的墙。墙如何能编织呢?罗先生解释道据考古学家发掘史前遗址的结果也发现许多烧过的土块上面现出清晰的柳条编织物的痕迹。这就是一种所谓“ 编砌式”(Wattle and daub)的建筑。它或者用柳条编的东西作底子上面再涂上泥, 或者把泥春在两片柳条编的东西的中间。由此可以使我们可以推想欧洲古代的墙也和中国现在乡村的篱笆, 四川的竹蔑墙, 或古代的版筑一样, 井不是铁筋洋灰的。”这样, 不但追溯了欧洲古代有关“ 墙” 的厉史, 并且又把中外文化联系起来了。他不单单广征博引西方语言的例子, 还引用了北美印第安语的例子。“ 例如‘ 家’字《说文》‘ (上尸,下几)也, 从, 瑕省声。段玉载以为‘ 家’ 的本义是‘ 豚之(上尸下几)也 , 引申假借以为人之(上尸下几), 犹如‘ 牢’字起初当牛之(上尸下几)讲, 后来引申为所以拘罪的陛牢。他的说法自然此许氏高明多了, 不过照我推想中国初民时代的‘ 家’大概是上层住人, 下层养猪。现在云南乡间的房子还有残余这种样式的。若照‘ 礼失而求诸野’ 的古训来说, 这又是语言学和社会学可以交互启发的一个明证。”
第三章: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作者说“ 从许多语言的习用词或傀语里,我们往往可以窥探造词的心理过程和那个民族的文化程度。” “ 例如, 云南显明近郊的倮倮〔即彝族〕哄妻做‘ 穿针婆’直译是‘ 针穿母’。云南高黎贡山的依子〔即独龙族〕哄结婚做‘ 买女人’ 直译是‘ 女人买’。从这两个语词我们可以看出夷族社会对于妻的看法和买卖婚姻的遗迹”。有的民族地处边远地区, 经济落后, 对现代文明不熟悉, 所以一旦接触现代文明的产物不知道怎么命名才好, 只得用他们日常习见的事物来比拟。例如“ 贡山的依子哄汽车做‘ 轮子房’。路南的撒尼哄自行车做‘ 铁马’至于最新的交通和军事利器—飞机, 他们的看法更不一致了。贡山底依子畔做‘ 飞房’, 福贡的栗粟也吟做‘ 飞房’ , 片马的茶山〔瑶族〕畔做‘ 风船’ , 路南的撒尼吟做‘ 铁鹰’, 淇西的摆夷哄做‘ 天上火车’。因为这些东西在他们的知识领域里向来没有过, 他们想用“以其所知喻其所未知”的方法来造新词, 于是就产生出这一些似是而非的描写词来了。
第四章: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 作者首先分析了“ 狮子”这个词的来源, 引用了《后汉书》《洛阳伽蓝记》的材料, 说明“ 狮子” 是外来的, 是从波斯、硫勒、月氏等国进责来的, 然后考证“ 狮子” 是哪种语言的音译词。罗先生认为这是某种东伊兰语, 并且是经过月氏的媒介输人中国的。接着作者考证了“师比” 、“璧流离” 、“葡萄” 、“苜蒁” 、“槟榔” 、“拓枝舞” 、“站” 、“八哥” 、“没药” 、“胡卢巴” 、“祖母绿” 等借词的来源, 以此说明古代中国和波斯、中亚各国以及印度早就有频繁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关系。作者也谈到了汉语的“丝” 、“茶” 等字是怎样传人西方世界的, 又如“丢面子”、“保全面子” 这样的说法是如何在英语中生根的。
第五章: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 地名研究对于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功用、凯尔特语在欧洲的一条地名带、地名所反映的斯堪的那维亚人在英国的殖民痕迹、北美的印第安语地名、中国地名所显示的古代民族交通的踪迹、侨置郡县和民族迁徙、壮语地名所显示的古今民族的差异、滇缅边境上几个地名的语源等内容。从地名探索民族的迁徙是地名学的主耍研究内容。西方学者根根苏联境内一系列古芬兰语的地名证明芬兰民族是从东方迁徙到北欧的。罗先生在引证了一些西方资料后引用了大量的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材料, 探索了客家和懂族的迁徙踪迹。这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材料都是第一次发表的, 后来的著作大多是转引的。
第六章: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 包括“从姓氏所反映的民族来源”、“从姓氏和别号所反映的宗教信仰”、“父子连名制是藏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