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雄 狮 悲 吼
雄 狮 悲 吼,巨 人 惋 叹
——赏析《将进酒》“君不见”句
李盈春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第二中学 云南 禄劝 651506)
摘要:本文紧紧抓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诗,从分析表现手法入手,进而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在此基础上,品味作者在豪放中写悲情的“巨人式感伤”。
关键词:君不见;表现手法;思想感情;“巨人式感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将进酒》中的开首两句诗。
公元745年,即唐玄宗天宝四年,胸怀“大济苍生”的李白在长安遭馋被排挤,并被唐玄宗 “赐金放还”后,带着“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的悲愤心情,又开始了他的漫游之路。公元752年,李白与友人岑勋在河南嵩山另一友人隐士元丹丘处聚会痛饮,并写作《将进酒》一诗。此诗以借酒浇愁为中心,以抒发内心的失意与郁愤。其中,开头两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历来为论者所称道。鄙人在此自然“不敢高声语”,只想从教学的角度对其作简要赏析。
简析表现手法
短短两句诗,仅仅34个字,却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这在其它诗文中
是极少见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并用是这两句诗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也是这两句诗被千古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呼告
由于感情强烈,说话人和或作者直接呼唤不在面前的人或物,并直接对他(它)说起话来的修辞方法叫呼告。“君不见”正是采用这样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呼告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出现的情况并不见少,就直接拿“君不见”作呼告的,就有很多,在此举两例:“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兵车行》。此诗中,还有与此同类的一句:“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君不见卢生枕上客邯鄣,君不见淳于穴中到槐安”(宋?赵汝《君不见》)。
(二)比兴
比兴手法最早见于《诗经》,后在民歌和其它诗词中被广泛运用。《将进酒》是汉乐府铙歌的曲调,题目意即“劝酒歌”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诗人写黄河,颇能够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从初唐到盛唐,是封建社会比较放的时代,经济上繁荣,政治基本稳定,用人制度也比前朝合理,为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开辟了道路 。因此唐朝开国以来知识分子十分活跃,大多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李白则更是如此,而且李白不想做小官,而是想“奋起智能 ,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做策士,为帝王师,当然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唐初就有布衣马周上书,三命召见,卒登宰辅的例子。可是,随着统治阶级日趋腐朽,这种布衣参政的可能性则越来越小了,而李白毕竟是盛唐时代长成的士人,他的胸襟气度是受了时代影响的,因之他的理想与自信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李白曾一度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但只被看作是点缀升平的词臣,不久又被谗放归。长安之行打掉了李白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时他的痛苦与忧愤,比起以前的怀才不遇的悲叹来要深广和复杂多了, 其中包含对统治集团的绝望,和既不肯与之同流合污也不愿独善其身的复杂情感。这首诗正是集中反映这种复杂感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得意吗?我们知道他并不得意。何为得意?所谓得意就是志得意满。李白志得意满了吗?我们知道,李白非但志不得,意不满,而且他的志和意还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从长安“赐金放还”就是明证。那么,如何理解此处的“得意”呢?此处的“得意”不过是与朋友相聚的欢愉,等同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乐”。而就是这么一点快乐,就让他叫嚷着要“莫使金樽空对月”,足见这点快乐对他来说已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这是因为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还没有实现而心中太悲苦了。因此,他此时的得意不过是苦中寻乐,暂时放纵,正如朱自清享受荷塘月色的宁静只是暂时的宁静,——其实,“这几天”,他的心里“颇不宁静”。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人说这一句表明了李白渴望用世,自信乐观的思想。我以为,与其说这是渴望用世,倒不如说是用世绝望,与其说是自信乐观倒不如说是自我安慰,自我麻醉。因为统治阶级并不把他看作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且统治阶级内部已是十分的腐朽黑暗,也不可能重用人才。关于这一点,他在长安做词臣时已深有体会。并且,就在他“赐金放还”时还说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呤留别》)。如果说那时的他说这样的话多少有些冲动,那么,8年了,他当然已变得比较沉静了,可8年了,他却始终没有被启用,况且,他此时已是45岁“高龄”了, 难道“8年”和“45岁”就一点也没有让他的自信心受到动摇吗,难道“8年”和“45岁”还不能使他的自信心受到动摇吗?依我看,客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