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诗四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docVIP

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诗四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诗四首》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

第30课《诗四首》 教 学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设 想 1、了解诗歌的有关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熟读成诵。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内容、步骤、方法、学生活动和板书)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一、导入: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扎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在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三层: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著;自己的田园之乐。 ②“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学生正音、化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③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3、自由背诵 检查背诵 三、研读与赏析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出喜欢的理由。 四、齐背全文。 《使至塞上》 王维 一、导入: 这是一首边塞诗。唐朝时由于边境战火不断,很多诗人也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僚,做他们的参军。这些诗人把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这些记述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的诗歌,便称为“边塞诗”。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诗人到达边塞时所见的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本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有叙事,有写景,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微妙难言的内心情感。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自由读 全班齐读 2、思考: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土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3、自由背诵,限时背诵。 三、研读赏析 1、齐背课文,思考: ①“征蓬出汉塞,归燕如胡天”有何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自由谈论 比较 回忆自由发言 笔记 齐读 体会感知 背诵 齐背 思考 ——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除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 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②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壮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一、导入: 送别,是古今诗人墨客常写的题材。你知道哪些送别诗呢? (如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这些诗饱含着浓浓的离别之情。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同样是一首送别诗,这又是谁送别谁呢?)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自由朗读 全班齐读 2、思考: ①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②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写出浓浓的相思。) 3、自由背诵,抽查背诵。 分组讨论 自由发言 体味理解 朗读 背诵 三、研读赏析: 1、齐背课文,思考:①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由远到近) ②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及其真切的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