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其不可而为之优质课
1、为什么不可“为”? 读准字音 接舆( ) 趋而辟( )之 长沮( ) 耦( )而耕 耰( )而不辍 杖荷 ( ) 击磬( ) 荷蒉( ) 硁硁( ) 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 一、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不可“为”? 在文章中找出描写当时社会的语句,理解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司马迁:“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孔子当时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群雄争霸,弱肉强食的乱世。没有秩序可言,没有制度可依,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在这样的乱世中,孔子所希望的仁政,礼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尚武的时代,孔子的理想是注定落空的。 二、为什么要“为”? 二、为什么要“为”? 1、那些不为的人是如何看待孔子的“为”? 二、为什么要“为”? 2、面对众人的反对,孔子和他的弟子有怎样的反应?请找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二、为什么“为” 明知行不通也要去做,明知四处碰壁也要尽人事。这种精神最明显体现在文章的哪一则上? 最后一章意味着孔子放弃了吗? 这就是孔子,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我们从文章中看到了孔子的孤独,也看到了他的坚定,看到了他内心的悲凉,也看到了他追求政治理想的执着。纵观历史,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我想有追求,永远不会遗憾!愿同学们,都能有自己的追求,不留下遗憾!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荷丈人为什么要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本文来看,孔子是不赞成隐居的,但历史上如陶渊明等隐者却获得了很高的名声,你认同谁?为什么? 1、荷丈人为什么要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 表现出他对长幼之节的重视,也展示了他隐居生活的逍遥自在。 2、从本文来看,孔子是不赞成隐居的,但历史上如陶渊明等隐者却获得了很高的名声,你认同谁?为什么? 认同孔子或陶渊明均可。 认同孔子,主要从积极入世,承担责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方面作答。 认同陶渊明,主要从洁身自好,坚守人格方面作答。 高考样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桀溺)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夫子怃然日:“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 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 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 背诵句子 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7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