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下第七讲祖宗家法与宋朝制.ppt

中国古代史下第七讲祖宗家法与宋朝制.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史下第七讲祖宗家法与宋朝制

第七讲“祖宗家法”与宋朝制度 一、陈桥兵变与宋王朝的建立 二、赵宋“祖宗家法” 的核心内容 三、宋代的军事制度 四、宋代的官僚与科举制度 五、宋代的财政制度 六、宋初两大疑案 一、陈桥兵变与宋王朝的建立 1.陈桥兵变与宋王朝的建立 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朝廷接到北边守将报告,称辽朝与北汉联兵进犯,于是由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当行至汴京东北的陈桥驿时,兵变发生,赵匡胤黄袍加身,即著名的 “陈桥兵变”。随后,赵匡胤率兵返回汴京,后周皇帝被迫退位,赵匡胤建国号大宋,宋王朝建立。 二、赵宋“祖宗家法”的核心内容 1.宋朝史书认为“祖、宗以仁义开国”,“受命之日,市不易肆,仁之至也”,“祖、宗以来,未尝轻杀大臣”,“百年不诛大臣”,“不杀谏官”,“不以文字罪人”,即所谓的“祖宗家法”。 2.“祖宗家法”的核心内容是指在太祖、太宗创法立制基础上形成并遵循的政治准则。 (1)由于对自身实力及面临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因而能以较理智的态度采取宽缓平和的方式,化解许多棘手矛盾 (2)奠定了稳定宽松的政治基调,宽仁尚礼成为两宋统治方针的主线 (3)“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被认为是“祖宗家法”的实质精神 二、赵宋“祖宗家法”的核心内容 3.“祖宗家法”之精神在中央集权制度的设计中主要着眼点是①如何防范文武重臣的篡夺之祸;②如何防止人事、财政、军政等大权旁落;③如何禁止百官间相互朋比,以致成为离心力量;④如何消除地方上已在或潜在的割据势力;⑤用人格局中,贯穿着“且要异论相搅,即各不敢为非”和文武相制、内外相维、上下相轧等原则 4.“祖宗家法”在治国方针上更是贯穿着宽仁尚礼之精神。政府对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自建国之初即未予过多干预,有着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士大夫群体的形成和参政议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5.“祖宗家法”的具体内容,哲宗时吕大防总结为事亲、事长、治内、待外戚、尚俭、勤身、尚礼、宽仁之法等八项。其实,它是一个核心精神明确稳定且涉及面宽的综合体。它既包括治国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应遵循的治事态度;既包括贯彻维系制约精神的规矩设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 三、宋代的军事制度                         ——“杯酒释兵权” 1.963年,免去慕容延钊殿前都点检职务,并取消这一最高军职,由皇帝亲掌禁军指挥权 2.以高官厚禄为诱饵,说服石守信、高怀德等一批将领交出兵权,担任徒有虚名之节度使 3.改革禁军,将禁军分为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合称三衙,任命资历浅、易控制的将领分别担任都指挥使,合称三帅;直接听命于皇帝,有领兵权,无调兵权 4.设立枢密院,置枢密使、枢密副使等官员,掌兵籍、武官任免及军队调动等;掌调兵权,无指挥权 5.实行“更戍法”,为防止将帅专兵,让军队“习勤苦,均劳逸”为名,定期轮换屯戍,而将领却不随军,达到“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之目的 6.选拔地方军中的精壮骁勇者充实禁军,强化中央军力量。宋初,有禁军20万,10万镇守京城,10万屯戍地方, “内外相制” 7.把养兵视为“百代之利” ,凡遇灾荒之年,就把大批饥民招募入伍,以遏制农民起义 8.宋代的军队除了禁军外,地方设帅司,掌厢军、乡兵、蕃兵等地方军队     军事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达到“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焉。帝王合当用心于此。 ——《杨文公谈苑》? 四、宋代的官僚与科举制度 (一)宋代的官僚制度 1.中央系统 (1)为加强皇权对朝政的控制,削夺丞相之权,丞相办公的场所政事堂设于内廷,丞相之下设参知政事,初为副相,后因地位提高,丞相出缺时,可代行其职权 (2)又设审官院、三班院、审刑院等监察司法机构,分割宰相之权 (3)宋代的任官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别   官    标明级别和领取俸禄的依据,称为正官或寄禄官   职    是给文臣所加的学士、直阁等荣誉衔,又称帖职   差遣    是官员实际担任的职务,通常在官职前加判、知、权、管勾、提举、提点等字样,又称职事官 (一)宋代的官僚制度 2.地方行政系统 (1)选派文臣,带京官衔,担任州官,称“权知军州事”或“知州”,取代不通治道的武将 (2)太宗时,下令节度使除兼任所在地州府长官外,不得兼领支郡 (3)为限制知州的权力,设通判一职,通判可直接向皇帝奏事,所行文书须有通判签字方能生效 (4)路级设四司   ①转运使司   ②提点刑狱司,简称宪司,掌本路刑狱、问案捕盗、点检狱  讼、复查案牍等司法事务   ③提举常平司   ④安抚使司,简称帅司,掌本路军事   四司并立,互不统属,分别对朝廷负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