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第一课时:修辞手法
诗歌复习之表达技巧 第一课时:修辞手法 复习目标: 1、学习高考大纲对古典诗词考察的描述,树立本 考点高考意识; 2、了解表达技巧的四个层面; 3、学会高考大纲要求的八大修辞及诗歌常用修辞的定义、效果,并积累典型例句; 4、能区分比喻、比拟及借代,对比和反衬等修辞手法。 一.考纲解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鉴赏评价: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专题讲解】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表达效果是为内容服务的。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 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 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鉴赏修辞手法(语句形式) 二、鉴赏表达方式(叙描情议) 三、鉴赏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四、鉴赏构思技巧(篇章结构) 备考指导: 1.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类别及特点。 2.掌握鉴赏表达技巧题目的相关术语。 3.多加训练,细心揣摩,掌握相关的答题格式。 4.巩固强化,举一反三,确保无误。 表达技巧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衬托:突出主体。对比:鲜明突出。双关:委婉含蓄。互文(简练)、比拟、反问等 一、修辞手法 1.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随堂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①,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②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一鉴开: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②渠: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塘中之水。 前两句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有什么用意? 答:作者以明镜喻方塘,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2.拟人:把物当成人来写。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随堂练习2)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取得了生动的效果,请对该手法进行赏析。 〖答案甲〗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一派百芳争春的景象。 〖评〗“百芳争春”一词过于笼统,不能揭示拟人手法的妙处。 〖答案乙〗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评〗对拟人手法的运用作了具体分析。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 (随堂练习3)指出下列诗句哪处用了借代: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 (随堂练习4)阅读诗歌并回答: 余杭【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馥蔷薇酽,熏满千村万落香。 问题:诗中 “熏满”历来为人称道,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熏满”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写花开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必答) 5.对比:能凸显特征,揭示矛盾,言志抒情都很强烈,给人以深刻印象。 ★ (随堂练习5)阅读诗歌并回答: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语中带情。(桑无叶,土生烟)含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