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 人民版[精品].doc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 人民版[精品].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 人民版[精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纲要求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课标提示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 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考点二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考点三 大众传播媒介更新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平民化 考点二 ①中后期 ②公共汽车 ③1969 ④邮政局 ⑤丁日昌 考点三 ①昭文新报 ②通俗性 ③定军山 ④中央电视台 ⑤1993 ⑥新观念[巧学妙用] 1.构图解史——服饰发展的三大阶段 2.图示解史——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3.构图解史——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4.图示记忆——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5.构图解史——近代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 6.图示解史——近代报刊业 7.构图解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8.漫画解史——网络的负面影响 虎(网)口救子 互联网也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使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并且有不少网民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 考法1 理解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特点 【考题1】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答案 B『』 准确解答本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本题的立意在于考查学生准确、合理、完整解读材料并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人拉火车”现象的出现,深刻解释这一现象隐含的实质。 二是依据材料信息慈禧太后不能接受火车司机坐 『』 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特点 (1)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 (3)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考法2 认识近代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考题2】 (2014·课标全国,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 答案 C『』 本题是比较类选择题,审题的关键是从比较的数据等信息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首先,找出上海放映“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的信息;其次,分析北京和天津放映外国片的比例远远高于上海的原因;最后,对选项进行辨析,从而得出答案。 『』 近代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报刊、影视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新思想和新文化的传播。 (2)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使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考法3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及社会影响 史料一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史料二 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 ——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 1.史料一中的“洋气”是指什么? 提示 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 2.据上述史实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导致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原因。 提示 (1)根本原因: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2)3)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4)经济上,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 史料一反映了天津开埠后,社会风气的变化,注意抓住开头第一句话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背景。“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说明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中国的社会风俗出现了巨大变化,尤其在通商口岸地区。史料二揭示了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 『』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及社会影响 (1)特点 ①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②从过程看:从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相互渗透。 ③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且彻底 ④从动力看:每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