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化思维,关注节点.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化思维,关注节点

外化思维,关注节点 ——关于科学课学生思维节点的一些想法 奉化市居敬小学 张素珊 [关键词:科学课 思维外化 思维节点 教育价值] 科学课应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通过科学学科的学习能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要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去,而应用到思考上去。” 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心中装着学生,并和学生一道带着对学习活动的热切期盼进入学习状态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思路会肆意地向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伸展。但也往往在这种时候,学生的思维会遇到一些状况,就好比是为寻找新的路径,而在通往目的地的过程中碰到沟、遇到坎,或者是走到了叉道口,甚至于无路可走……这便是本文所要谈到的“思维节点”(思维的热点、冰点、断面等)。 请看笔者经历的一个课堂教学片段: 四上科学“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一课中,当教师演示完红糖在水中溶解后,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实质: 师:红糖在水里怎么了? 生:溶解了。 师:原来沉在水底的红糖颗粒怎么不见了? 生:因为红糖溶解了。 师:红糖还在水里吗? 生:在水里,那些红红的就是。 师:那为什么看不见? 生:……(学生语塞) 生:红糖已经不在水里了,红糖变成气泡跑走了。 生:刚才红糖放入水中时,有很多气泡冒出来,红糖就变成那气泡逃走了。 (因是所用是热开水,所以红糖放入后很多气泡很明显地冒了出来。) 师:那这红色是怎么回事? 生:……(学生语塞) 生:红糖在水里化了,化成糖水了。 …… 在四年级几个并行班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都无法根据自己的发现描绘出“红糖变成了极小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在实验中,我发现不论是红糖还是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后都会泛起轻烟似的色带,搅拌后,色带会慢慢地与水混合均匀。这个过程的确无法让人建立起红糖变成“微小颗粒”这一直观印象。因此学生看到了“红糖颗粒放入水中”及液体变成“红色的红糖溶液”,但对于中间的转变没有直观的印象,思维由此出现了断层。教学过程中我一时没能想到合适的方法,便只好自己描述了溶解的概念,但我对自己的这种处理方法很不满意:科学应讲究实事求是呀,我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吗?况且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小学生,抽象的讲授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溶解”吗? 反思之后,我肯定了自己引导学生理解溶解概念的过程。在这段师生对话中,孩子们的思维过程及思维的节点(断面)在我们眼前清楚展现,这好比是手术台上医生已经在打开的肌体内看到了病灶。而我作为那个主刀医生,却不知如何去除病灶。由此我觉得我应该向着已经悟出的这个方向继续努力,而且我觉得非常迫切地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努力,以实现我们“让学生变得更聪明”的理想。 外化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努力使其外化。儿童的思维是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组织有趣的活动,以引发其丰富的思维活动,并引导学生用语言和行为将自己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当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外化后,我们才有可能充分认识学生的思维水平,发现潜在发展力量,实施恰当的教学。假如我们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在教学过程中弃孩子们的好奇心与主动性不顾,一味地领着孩子们往目的地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孩子们到底有多少的收获与发展呢? 曾经听同校的王老师上“磁铁的两极”一课。之前王老师已听过同一内容的三节课,这个内容在教学中碰到的普遍问题是:无法将“磁铁能指方向”和“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在一堂课时间内授完。为克服这一困难,王老师在采用同样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为节省时间对实验过程做了充分而细致的设计。结果,教学过程顺利完成,我们原来预想的紧张和仓促的局面并未出现,而且时间显得很充裕。但这样的结局并未让我们感到高兴,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因担心时间不够,所有的环节都不敢深入,导致了走马观花走过场。回想起来,为了追求课的“完整”,我们舍本求末忽视了我们教学的根本——学生。整堂课中没有看到学生学习时高涨的热情、实验时专注的状态、交流时激动的争辩……学生情绪平静地到达目的地。课后从孩子们波澜不惊的表情上我们知道,这节课大部分学生的大脑皮层并未形成任何新的联接,他们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发展。而事实上,在流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根本没来得及浮出水面,教师如何对一个看不清的对象施以影响?可见思维的外化是我们继续下一步的前提。 关注节点 只要我们稍有留意,每节课上我们都能发现一些价值不一的“节点”。对于它们,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做出迅速的判断及恰当的处理。有的节点我们需趁热打铁乘胜前进,有的节点我们需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