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思考(张鹤).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思考(张鹤)

*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张鹤 目前的问题: 1. 从课堂上看:大量的数学课堂缺乏教师个人的特色.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去听某位教师讲课,课虽然讲的没有大的问题,但一堂课听下来以后却说不出是一种什么味道,与张三去讲或李四去讲相比,没有什么区别。对这样的课,不能说是一节有个人特色的课。 实际上,每一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性格、特长与业务专长,通过教学实践,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与教学风格。一堂好的数学课,反应在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特点,充分发挥教师良好的教学习惯与独特的教学风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目前大量充斥“学案”的数学课堂 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没有了课堂的整体感.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埋头做着学案上的习题,老师的讲解很多时候是对着埋着头的学生讲,学生倒也配合,头不抬也能和老师呼应一下. 而我们心目中的课堂,抽象看:师生的思维是交织的;形象看:师生的目光是交流的.但在学案的束缚下,我们已经很少能够看到这样的情景了.我能听到的常常是老师的“请抬起头”这样的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堂哪里还有活力? 常见的学案就是一些例题加习题,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基本是按着题号顺着往下讲,边讲边练,讲讲练练都有,程度好一些的学生基本不理老师,就是忙着做完篇子上的题目.在学案主宰下的教学哪里还有教师个人的特色?怎么还有可能产生高质量的令学生能久久回味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讲篇子!学案往往是前一周或更早的时候准备出来的,这和我们每天在上课的头一天晚上备课和写教案完全是两码事.更可怕地是一个备课组都在用同一份学案.可以想象,这样的学案的针对性能有多强! 学案在扼杀着我们课堂的生命力! 在摧毁着教师的智慧! 目前的问题: 2. 从教师自身看 教师没有自己的学术观点,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不够准确 要上好一节课,特别是要上出自己的特色,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对教材、对知识结构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要能把你学习这段知识的感受讲出来. 那么怎样才能讲出你的感受呢? 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的研究所教授的内容.研究的越深,教师本人的感触就越深.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要学生看到的是,你是怎样学习的,你是怎样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也就是你是怎样做学问的. 教学是否有活力,有鲜活的生命力,是否有教师个人的特色,其关键在于教师是怎样对待你的每一节课.你是怎么准备这一节课的. 别人讲得再好,也是别人深入研究的体会,永远不会是你的.做好教学工作,上好一节课,就要有自己的研究的成果. 因此,从这一角度说,要上好一节课,是需要下很大的工夫的,需要教师长期的积累,要对所教学科的每一门课程的特点,整体的知识的脉络、结构有着完整的把握. 教师既要能以学生的角度去认识理解所教知识,感受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又要能站在较高的角度认识看待教材. 举例:解析几何课:椭圆的几何性质 点评:这个引入,从一开始就把课的方向引偏:从图形入手,而不是从方程入手.大方向错了! [教师] 观察图象,你能得到那些几何的性质呢? 点评:完全违背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用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要观察的不应该是图象,应该是方程! (1)对称性 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图形在X轴的上方、下方、y轴的左侧、右侧有怎样的关系呢? (点评:这里方程的作用仅仅是个计算的工具了) 解析几何的教学,就要牢牢抓住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这一关键! 上好本节课的关键:就是看教师是否在引导学生从方程的角度,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而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准备的再认真,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再充分,也是一节没有质量的课. 上面这个老师的问题,就在于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不到位,对解析几何这门学科的基本思想的认识不深刻.因此,教师的教研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象我们常常教育学生那样:好的学习方法,关键是要动脑筋,勤思考一样,我们作为教师,不能把我们每天的上课看成是机械的、重复性的、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要研究知识的内在规律,研究教学的内在规律,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